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中科院院士钟万勰       
中科院院士钟万勰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人物    点击数:1581    更新时间:2020-03-15    文章录入:admin ]

 

    依水绕水富庶之地——新市,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在通往老轮船码头的南汇街驾仙桥堍就是我国著名的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电机科学及民族电机工业的创始人之一的钟兆琳教授的故居。钟老的故居是石库门,一个大天井,一排五楼五底的老宅子。钟老是15岁离开新市踏上求学之路的,1924年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27年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优越的研究条件,回国担任交通大学电机科教授,从教60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科学院院士田炳耕、世界电脑巨子王安等。江泽民曾说:“我们的系主任是钟兆琳教授,现在他住在华东医院,我在上海时,几乎每次去华东医院,都要去看望他……直到现在,包括在上海当市长、市委书记时,我见了钟老师总是毕恭毕敬的。”钟老逝世时,江泽民还送了花圈。

  钟万勰就出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4224日出生在上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父亲钟兆琳一生正直爱国的楷模,对钟万勰的人生之路有深刻的影响。钟万勰在上海南洋模范小学读书时,父亲就给他订了《科学画报》,从小就激发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

  1952-1956年,钟万勰在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桥梁隧道工程,学习非常用功刻苦,大学图书馆、清晨的草坪上都有其身影,手持书卷孜孜不倦,学生们称钟万勰为书痴,还自学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知识面相当广。钟万勰有一张珍爱的书签,上面印着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书签背面则写着他对这句名言的体会。这张珍贵的书签后来送给了他的同学杨学龄,这书签又象月下老人的红丝线将他与杨学龄连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终生伴侣。后又由杨学龄转送给了他的胞弟杨再石。如今,这张催人奋进的书签已又传回到钟万勰之子钟翔翔手中。

早年,笔者因参与新《德清县志》编撰工作,曾到新市钟氏故居实地考查,并走访了钟家亲戚与街坊近邻;日后还与钟万勰教授有过信函联系,对其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教学科海拾贝,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以及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由衷敬佩。

  钟万勰在家学渊源的环境之中长成,以他聪明、刻苦好学及对科学知识的领悟能力,他的才能很快引起师长和同学的瞩目。在大学生时代,钟万勰就写出了两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弹性力学中的接触问题》由校长李国豪推荐给了1956年第一次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初露锋芒便受到了国内力学专家的重视。毕业后,钟万勰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变分原理方面的研究。在全国第一届力学学术培训班中,成为我国著名力学家钱伟长的助手,当时年方23岁。

  然而,在政治运动不断的中国,常常会遭到一些不测。1957年,钟万勰因表示“没有看出”钱伟长老师是右派,被迫退团,下放到市郊劳动,连远在上海的未婚妻杨学龄也受牵连,要检查钟万勰给她的来信,她被迫交出了钟万勰给她的全部信件,但令检查人员吃惊的是信里不仅没有“反党”的片言只语,连感情上的事也很少提到,处处讲的是数学和力学的体会。

  1959年,钟万勰受钱学森点将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讲授理论力学(含陀螺理论、非线性振动学)。那时,他自学了大量理论物理经典著作,即使在上下班路上,或在食堂排队时,也经常手不释卷,神游于一大堆抽象数学符号所组成的奇妙世界。长期刻苦的钻研学习,使钟万勰在科学领域里得心应手地开展创见性的研究工作。

  当年大连工学院青年教师余鸿儒在北京力学研究所学习,得到钱学森的常识,想把他留下来,钱学森提出,钱令希可以到力学所挑选一个年轻人作为交换。1962年,在广州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期间,我国两位著名力学家钱学森和大连工学院钱令希教授商量了有关人才的交流。不久,钱令希院士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经胡海昌介绍和推荐,他认识了钟万勰,真是相见恨晚,当年两位大学者的交换为大连换来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换来了一个院士。

  19629月的一个清早,钟万勰乘火车从北京来到大连,一走出火车站就看到钱令希先生满面春风地迎上来,钟力勰此时的心情难于言表。从此,钟万勰和钱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调到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之后,为了培养钟万勰登上更多的学术高峰,钱令希把自己主讲的“结构力学”课程交给了他,然后又把协助指导研究生的重担压到他的肩上,两人合作,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即使是星期天,钟万勰也常到钱令希家讨论工作。1963年,在全国塑性理论与极限分折学术讨论会上,二人合作宣读了《关于壳体分折一般要分原理》的论文,在力学界引起了重视,他们还注视着国际力学界的动向,讨论如何将现代计算技术引入力学,在中国开展计算力学的研究。

  在动荡的“文革”初期,钱令希和钟力勰虽然都已身受政治的重压,但他们正承担着为研制核潜艇壳体结构的计算任务,钟万勰利用写思想汇报的时间和白纸,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在昏暗炎热的小屋里,完成了题为《腰鼓形壳体的稳定性问题》的论文。一天,在校园里,钟万勰瞅准机会迅速跑到钱令希身边,将这篇稿子塞进钱教授的口袋,老教授细心阅读之后,感到很有创见,便将这篇论文寄给有关工程部门。

  1972年,动荡的文革年代尚未结束,钱令希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影响力,把钟万勰等人送到条件稍好的上海去搞计算力学。那年的国庆节前一天,上海市中心和青海路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来观看156米的上海电视塔整体吊装,这么大的庞然大物一次性吊装成功,离不开钟万勰和他的小分队的努力。他们当时凭着全上海仅在徐家汇附近的市计算中心的两台计算机,而且每天只在半夜12点后才安排10-15分钟上机时间,但是就连这样落后的两台计算机,钟力勰因为他的“政治问题”而无权使用,他只能事先把程序都做好,教给别人去操作,他自己在外面焦急地等待。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电视塔项目的程序设计。这套程序得到了承认,程序很快流传全国各地。

  这期间,如此一位杰出成就的科技人才,全家五口都在上海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包括年逾古稀患有心脏病的岳父等。在上海时钟万勰曾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过多期大型讲座,培养了不少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骨干。

  1974年一个寒冷的冬天,造反派“以生产压革命”的帽子乱扣,这个以科技人员为主的小分队终于被迫扔下全部工作撤回大连。但是,他们在上海所做的应用计算自动化语言编制的程序,贡献是很大的,它推动了计算机在我国工程界的广泛应用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使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缩短了许多,但是就是这样了不起的成果,在当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利的政治气候下,钟万勰仍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组织开发大型复杂结构的多层子结构三维分析集成系统,出色地发挥了逻辑思维才能及奋勇拼搏的精神,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通过了这名为JIGFEX的高水平大型软件系统。钟万勰是豁出了命去干的。或许是拼命工作与劳累, 1975年夏天,钟万勰被医院怀疑腹内有癌,必须尽快手术。在病床上,钟万勰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断地又读又写又算,还托同事代他上机加紧考核程序。医生和同事信劝钟万勰休息,妻子也从上海匆匆赶来,对他们说:“让他读吧,他读起书来,是会忘掉一切的”。万幸的是手术表明是良性,这位青年专家以顽强的意志,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塘沽市建造海上平台进行石油开发,在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勘探后,关键时刻外国人表示关键程序不能卖。工程负责人向钟万勰教授求助。临危授命的钟教授带领团队完成整个程序的开发,该项程序不但能够完成外国人的“规定动作”,还可以做一些“自选动作”,让外国人很是震惊。

  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大连隆重召开。大连工学院的四项力学成果受到大会嘉奖,钟万勰在三项成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年,钟万勰破格提升为教授。其后,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三、四等奖和多次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辽宁日报》曾先后报道钟万勰的成才之路。

  1993年钟万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而后,出任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

  19965月,在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钟万勰教授向世界力学界提出了挑战。挑战的是法国数学大师圣维南于1855年提出的,至今已在世界流行了100多年的弹性力学求解法。早在1956年,当时作为钱伟长先生助教的钟万勰在老师的指引下,萌生了推翻这个外国人万年经典学说的念头,直到1989年,钟教授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整套学说。能成功突破这个世界难题,全都依靠他对力学、数学、工程学广泛的涉猎与兴趣,及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计算力学及程序开发的实践中,钟万勰发现诸如在电视塔、水塔、海洋平台、屋盖结构和齿轮结构中存在着广义的有规律的对称性。

  钟教授曾说:“我的生活一点不浪漫,也没有玫瑰色。老伴说我心里有个天平,父母妻儿加在一起也抵不过那头的工作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工作需要两人一直分居大连和上海,聚少离多,直到1992年,钟夫人退休才来到大连,真是少年夫妻老来伴。钟教授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古文功底很深厚,爱看武侠小说,酷爱围棋。十几岁时,钟万勰的棋艺已在上海初露头角,60年代曾称雄大连。古典音乐也是钟万勰的挚爱,喜欢莫扎特的《小夜曲》,又不时沉浸于贝多芬的《命运》、《英雄》交响乐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钟万勰与普通人不同,不是用音乐来解闷,而是在遇到难题时,才消遣一下,放松一下精神,从中寻找新的灵感。

  现在,钟万勰是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计算力学常务执行理事(19862002),并成功地主持过多次国际会议。并在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发表演讲,1997年任《计算力学学报》主编。2007年,年逾七旬的钟万勰老当益壮,还在从事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写到这里,我记起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为游子的钟万勰,或许还不曾踏上过故土,是该回来瞧瞧父辈们曾经居住过的新市古镇,感受家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 上一篇文章: 探访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故居

  • 下一篇文章: 做件大事不枉此生——追忆陈吉余院士关于浦东国际机场东移与青草沙取水工程的建议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陈云:毛主席一个无可比拟…[55]

  • 怀念科学巨匠竺可桢[58]

  • 吕本中:《官箴》[51]

  • 陈立夫直评蒋经国对“台独…[53]

  • 《帝范》全文[5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任正非:全面提升软件工程…[11]

  • 任总在专委会建设思路汇报…[12]

  • 殷志峰:无为而治[13]

  • 任正非:一个职业管理者的…[11]

  • 关于AI和大模型 工信部、上…[1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