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模范英雄 >> 正文  
  真实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完全比不了       
真实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完全比不了
[ 作者:关山远    转贴自:新华网    点击数:522    更新时间:2018-11-01    文章录入:admin ]

 

 

[摘要]张顺、张贵兄弟,纵然无法改变历史,却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侠义传奇。

 

 

在金庸小说中,郭靖黄蓉夫妇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之典范,他们以布衣之身帮助宋军守护襄阳十余年的壮烈故事,从《射雕英雄传》起,贯穿于《神雕侠侣》,最终在《倚天屠龙记》中落幕:孤城陷落时,郭靖黄蓉与儿子郭破虏一起殉难。

()与南宋围绕襄阳展开的攻防战,其重要与惨烈程度,堪称古代版的“列宁格勒围城战”。当然,襄阳之战中,并无郭靖黄蓉,但有一对平民兄弟,张顺、张贵,他们当年上演了一幕气壮山河的真实传奇,绝不亚于虚构人物郭靖黄蓉。

 

《宋史》列传之“忠义”人物,记载了张顺、张贵兄弟的故事。感谢史官,让这两位草根英雄能够青史留名。

在今人看来,张氏兄弟的故事,完全就是一部武侠大片。

那是公元1272年,襄阳城已被元军围困了整整5年。襄阳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清代大学者顾祖禹就曾这么形容:“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也。”对于南宋来说,襄阳是战略要地,堪称“国之西门”,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而长江天险一旦被突破,江南一马平川,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元军铁骑?

自从襄阳被围后,南宋朝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救援。襄阳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塞,“城高而池深,兵精而粮足”,元军骑兵天下无敌,但并不擅长攻坚,所以采取筑壁建垒的方式,长期围困。如果当年能够从高空俯瞰,可以看到,南北夹汉水而建的襄阳、樊城,旌旗猎猎,城墙上堆满了各式守城武器,而在两城外围,是一个环状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元军重兵驻扎;再往外,纵深数十里,是元军一个又一个要塞,连珠扎寨,星罗棋布,要断绝襄阳跟外界的一切联系。当时宋军增援,只能驾船冲破元军相对弱小的水军,沿汉水进入襄阳。

张顺张贵兄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场亮相的,堪称十三世纪最强悍的一次敢死队突击。他们三千人,在夜色中乘百艘船沿汉水顺流而下,直奔襄阳。当时仅在襄阳城下长期围困的元军就多达十万人,张氏兄弟知道此行凶险,启航前,便对众人说:“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离开,毋败吾事。”但三千勇士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们把三艘船三艘船并排联结,每船30名战士,配备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当中一船装载盐一袋、布二百匹,还有其他城内紧缺物资,而将左右两船中间船舱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为何如此布置?马上揭晓。

船队呼啸而下,旋即与元军水军相遇,展开激战,且战且进,拼死向前。船队越靠近襄阳,元军船队越密集,离城不远处,元军战船已布满江面,并用铁索联成一排,封锁江口,无隙可入。三千勇士呐喊冲杀,一边抵抗围拢上来的元军水师,一边用巨斧砍断横贯江面的铁索,一连砍断几百道。元军舰队靠近,士兵纷纷跳上宋船,却纷纷双脚踏空,掉入水中,稀里糊涂就给淹死了——张氏兄弟把左右两船船舱底板去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遥想当年这个时刻,汉水江面在燃烧,尤如一个巨型舞台,演出着铁与火的战争大片。宋军船队势如破竹,向死而生,元军虽然凶悍,却也不敢硬撼,纷纷避其锋芒。当晨曦初露时,这支船队成功抵达襄阳城下。

《宋史》记载,这一夜,他们转战一百二十里!

 

但是,当被围困已久的襄阳守军为援军欢呼雀跃时,张顺却不见了。

数日之后,有一具遗体浮浪溯流而上,直抵襄阳城下的浮桥边,《宋史》上这么写道:“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这是张顺的遗体,仍然披着甲胄,手执硬弓,伤痕累累,却“怒气勃勃如生”。他应该是殿后时被元军困住,一直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守军见到,惊以为神,将张顺殓葬江边,并立庙祭祀。

张贵进了襄阳城,受到英雄礼遇。守将吕文焕竭力留他共同守城。跟《射雕英雄传》中那个被敌人吓得躲到桌子底下的胆小鬼不同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吕文焕,是一员悍将,此时正缺人手,见到悍勇无比的张贵,自然喜欢得不得了。但张贵却婉拒了,他另有打算:想再杀出一条血路,与驻郢州的宋将范文虎联络,约定南北夹击元军,打通进出襄阳的通道。那真是一个传奇年代,张贵找了两个高手,能够潜伏水下数日不食,让他俩执蜡书泅水潜出赴郢州求援。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元军严密封锁水道,用大木桩在江中打下“撒星桩”,号称“虽鱼鳖不得渡”。但是这两个高手居然成功泅水潜出,在途中遇到锁江木桩,就一一锯断。出去了,过几天又从水路潜回了襄阳,并带来了范文虎的蜡书:范部发兵五千人,与张贵一起在龙尾洲夹击元军。

按照事先约定的日期,张贵带着勇士们整装待发,意外却发生了:他的一名帐前亲随不见了,此人数天前因为犯了过错被鞭打处分,一怒之下,投了元军。张贵知道坏事了!他不得不改变计划,由偷袭改为明攻,乘着夜色,他们又一次砍断元军锁江铁索,勇往直前,直奔约定地点——龙尾洲。事先得知消息的元军布下重重包围,两岸点燃火把,“火光烛天如白昼”,勇士们拼死杀出,仍然有不少元军想跳舷夺船,结果又双脚踏空,没入冰凉水中。

龙尾洲在望,但见战船林立,军旗飘扬,张贵军大喜,发出信号示意,那些船见到信号,疾驰过来,但,它们是元军水师——得知宋军计划的元军已抢先占据了龙尾洲。经过一夜血战的宋军,已经精疲力尽,不料此刻又遭元军突袭,纷纷倒下,张贵也身中数十枪,力竭被俘。他宁死不屈,被元军杀害。

元军主帅刘整命令四名宋军降卒将张贵的尸体运到襄阳城下,转告守军说:“认识矮张乎?此即是也。”

守军见到张贵尸体,纷纷跪倒痛哭,他们知道,外援已彻底断绝了……

吕文焕把四名降卒全部杀掉,将张贵合葬于张顺之墓,立双庙祭祀。这对英勇兄弟,又在一起了。

 

张顺张贵率三千死士救援襄阳的传奇,堪称南宋军事史上一次史诗般的极具悲剧冲击力的壮行,影响深远。宋史专家顾宏义在评述宋蒙()战争的《天平》一书中这么写道:“二张援襄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行动,大大延缓了元军对襄樊二城发动的总攻。然而,二张所部壮士英勇殉国,对襄樊守军及外围准备增援的宋军士气打击也极大。二张之后,再也无宋军冲破重围进入襄樊城中,而襄、樊两城于二张死后未满半年,便先后失守。二张援襄壮举的意义及其败亡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史书上没有过多交待张氏兄弟的背景,只是说他们是襄阳西北均、房两州人,属于山区,历史上就以民风强悍著称,因屡遭元军杀掠,纷纷结寨聚兵,保卫家园,张顺张贵因为作战勇猛,“智勇素为诸军所服”,因而成为头领。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南宋正规军,是民兵。

相比于这两位草根英雄死不回头的决绝与壮烈,南宋一些权贵的行为,更让后人无语了。

襄阳失陷后,元军旋即攻占阳逻堡,进入长江水域,而后宋元之间爆发了丁家洲大战,这也是一次决定历史走向的大决战。

丁家洲一役,双方军力对比如下:南宋以权臣贾似道督军,主将为孙虎臣,集中了当时宋军的水陆主力部队,约16万人,军舰就有数千艘,横布长江之中,占据了地利;元军由伯颜统率,兵力总数要少于宋军,也缺乏宋军那般巨舰。

战斗从元军在岸上以巨炮轰击宋军舰队开始,宋军中不少巨舰中炮沉没,船阵开始散乱。元军于是发动水面进攻,数千艘小划船乘机冲出,直冲宋阵,呼声震天,宋先锋将姜才率军拼死向前抵抗。姜才是一个南宋军事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身材短悍,以善战闻名,知兵善骑射,抚士卒有恩,而临阵军律甚严格,凛凛不可犯,时人称“两淮多健将,然骁勇无出姜才之右”。这么一员猛将身先士卒浴血搏杀,很快将元军的攻势遏制了。

但是,关键时刻,一件极其龌龊而又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姜才正在前头奋不顾身呢,在中军处,却有一个人公然想趁机霸占姜才的女人——姜才有一美妾,对她特别宠溺,携之在舟。此役主将孙虎臣,早就对姜才美妾垂涎三尺,他一瞅姜才率军向前激战了,大喜:机会来了!于是急忙乘机登上姜才爱妾所乘大舰,扑向美女,欲行非礼。

宋军士兵见到这一场景,大怒,便大喊:“步帅(指孙虎臣)遁矣!”于是宋军大乱,而元将督军猛冲,突入宋阵。另一宋军大将夏贵见状不妙,不战而退,驾快艇东走,在经过贾似道座舰时大喊:“彼众我寡,势不可支!”扬长而去。贾似道一听此语,于惊慌失措之下也不辨真伪,急忙鸣锣收兵。宋船纷纷在波涛之中掉头,顿失常形,元军趁势率轻锐战舰突入宋阵,士无斗志的宋军顿时溃逃,不复成军,孙虎臣也弃阵而逃,伯颜指挥步骑沿岸夹击,宋军死伤惨重,江水赤红,此役元军大获全胜,俘获南宋将领三十余人,士兵五千余人,战船一千多艘,所获军资器械不可胜计,连贾似道的都督府官印也被元兵所得。此役过后,宋军水陆精锐尽失,更严重的是士气丧失殆尽,宋“国事已不可支”,覆亡指日可待。

这完全可以称之为“一个急色鬼导致的惨剧”。

当天晚上,贾似道收拾残兵,孙虎臣来了,居然还有脸大哭:“吾兵无一人用命者!”“用命者”如张顺张贵,若还在世,会不会亲手宰了这个蠢货?

 

孙虎臣确实是个蠢货,在南宋末年的将领中,他根本没啥名气,无勇无谋,就是因为攀附上了贾似道,才飞黄腾达,成为丁家洲一战的主将。所以对南宋而言,这场战役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孙虎臣不会打仗,贾似道不想打仗,他只想着通过割地纳贡的办法求和,早日回京,而擅长水战的夏贵,也不愿打仗,原因很简单——你孙虎臣算个什么东西,居然排在我的前面?在嗷嗷叫着的凶悍元兵面前,心怀鬼胎、勾心斗角的南宋一帮人,怎么能打胜仗?

贾似道是个著名的奸臣,可以说南宋覆亡,跟他有极大关系,此人为人卑劣、睚眦必报,而权力欲望极强,独断专行,将昏庸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导致朝政日坏,吏治极为腐败,内外交困,难以自拔,社会危机越来越重,当时学者黄震曾指出四大弊:民穷、兵弱、财匮与士大夫无耻。贾似道堪称“影帝”,他最经典的“演出”,就是屡屡以辞职相要挟,来获取更多更大的权力。他疯狂到何种程度?差点让皇帝来跪求他。就在元军酝酿对襄阳总攻之前,贾似道在干什么?钱塘西山樵家女张淑芳甚有才色,宋理宗末年曾应选入宫,贾似道垂涎其美色,便藏匿不进,收作己妾,每每与张氏白日欢、长夜饮,而置朝政于不理,置襄阳于不顾。

这种疯狂至极的“末日心态”,弥漫着南宋朝廷,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孙虎臣在大战开始之后,还有心思贪恋别人家的女人。

今人说宋,总称“弱宋”,读宋史尤其是南宋覆亡前的历史,常有锥心泣血之感——那种无可挽回的失控、崩溃,辉煌文化在野蛮铁蹄前的无力、毁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短短七十年,灭国数十,包括一些强悍的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而偏居一隅的南宋,却在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对手面前,苦苦撑了四十余年,在蒙古征服史上绝无仅有。所以,南宋并非想象的那么弱,有那么多名将,有那么多悍卒,还有那么多像张顺张贵这样的民间侠士,《宋史·忠义列传》中,就收录有爱国志士277人,其中大部分是南宋人。

在史料中,能读到南宋君臣消极抗战、苟且偷安的一面,“不战而降”“举城出降”之类记载,比比皆是;但同时,“不屈被杀”“力战而死”的壮烈之士,也随处可见。事实上,在南宋覆亡最后关头,正规军已溃不成军,民族英雄文天祥只能凭借忠义民兵的帮助,苦苦支撑到最后一刻。

要说“弱宋”,弱的,其实是掌握南宋命运的权贵们,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颟顸与愚蠢。今天回看襄阳围城战,宋元双方均倾尽国力投入此役,谁也输不起。几年下来,南宋耗费巨多,而元朝也一度陷入无法继续支撑的困境,元的领域太过庞大,围困襄阳那几年,有天灾又有人祸,蒙古贵族叛乱不断,元军多线作战,焦头烂额。历史关键时刻,就看谁能坚持,谁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贾似道缺乏这样的雄才大略,而他的对手,却是蒙()历史上能力不亚于成吉思汗的忽必烈。

纵有一批名将,还有张顺张贵这样的誓死报国的民间侠士,也不乏同仇敌忾的军民共识,如果战略高明,用人得当,南宋的国运,或可再延续一段时间。但主导国家命运的,却是贾似道这般货色。

幸好还有张顺张贵,纵然无法改变历史,却留下传诵千古的侠义传奇。

 

张顺张贵兄弟死后半年,樊城、襄阳相继沦陷,吕文焕降元,忽必烈因此坚定了灭亡南宋的决心。在金庸笔下,郭靖黄蓉夫妇力战而死。这对完美伴侣,用生命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了注解。曾有人狗尾续貂,写过他们的死亡:刀剑之下,黄蓉倒在郭靖身上,郭靖最后一刻,想起少年时代,他背蓉儿赴一灯大师处求救时,蓉儿唱的那段《山坡羊》:“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宋史·忠义列传》中,真有一人名叫“郭靖”,北宋人,因为不愿臣服金国,赴江而死。而救援襄阳的张顺张贵,被说唱老人纳入到梁山好汉中,后又被写入《水浒传》。其实,这对兄弟的侠义传奇,又岂是《水浒传》所能承载?

他们是划过历史黯淡天空中的流星,短暂却灼目,光辉不灭。

  • 上一篇文章: 致敬,岁月无疆!致敬,英雄不朽!

  • 下一篇文章: “航天工匠”王曙群:扎根一线30年 为太空“红娘锁”做总装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6]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