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  
  无限和有限       ★★★
无限和有限
[ 作者:叶晓锜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93    更新时间:2017-10-05    文章录入:admin ]

 

“无限”和“有限”这两个观念在人类头脑中的发生和运作是概念方式和概念对称架构的必然。

 

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一个判断力只要提出普遍性要求,它就必定是一种推想,同时它必有作为对立面的另一种判断力推想。按照康德见解:第一,无限是一种普遍性的推想,我们谁也没有直观到无限,无限只是我们头脑中的推想,并始终以一种普遍性的要求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第二,当我们的头脑产生无限的普遍性推想,必然会在另一端产生有限的普遍性推想,这是先验理性的必然赋予。

 

关于“无限”:

 

“无限”这个普遍性推想有着它的深刻内蕴和品格。千百年来,“无限”这个普遍性推想的思维坐标,给予了人类思想和实践极为重要的影响。

 

1、“无限”的推想以一种普遍性的方式处处存在。例如,世界在时间上既没有它的开端,也没有它的终结,它从无限中走来,又迈向无限;空间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中都没有它的终极,只有无限扩展的宏观和无限深入的微观;事物的形态、事物的运动方式和事物的互为关系都是无限多样的;从无限中取出的每一点也是无限的,如,在数学中,整数是一个无限集合的系列,从整数中取出的正数、负数、偶数、奇数、分数、素数、级数、虚数,等等,也都是一个个无限的集合系列;在自然中,从大海中取出的每一滴水,都具有从水分子到氢原子、氧原子,直至无限深入的微观结构等等;而每一滴水又和周遭的世界发生着无限多样的各种宏观的联系。在“无限”的推想中,蕴含的是一个无限多样的深入的和敞开的世界。

 

2、“无限”离不开有限。一切“无限”都以“有限”之态为存在方式。离开了各种“有限”之态,种种“无限”即刻就会消失和成为一片什么也没有的虚无。如,整数的无限总是要通过一个个有限的整数的无穷无尽举例和推想来判断的,宇宙的无限也是通过一个个有限的星球、星系形态的无穷无尽的举例和推想来判断的。“无限”以“有限”之态为存在方式,划分了“无限”与虚无的根本区别。当然,人们一定要把“虚无”也作为一种形态,也并非不可,但这样的“虚无”亦是一种有限之态,即限于“虚无”而不能离开虚无之外的有限之态。

关于有限:

 

1、有限是“无限”的存在方式。对于人类的经验感知和概念认知来说,“有限”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思维的普遍性推想是从有限之态的无穷无尽涌现的现实和推想中走向“无限”和获取“无限”的,没有“有限”之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有“无限”的敞开和绽出。

 

2、“无限”是有限的不断生成和涌现的汇集。以一块石头为例,一方面,具有它的内部世界的不断生成和涌现,如:晶体世界、分子世界、原子世界、粒子世界··· ;另一方面,它与外部世界有着种种物理的、化学的互为关联的彼此作用和影响。

 

我们的大脑感到惊奇的是,无论把世界归结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都具有各自的普遍性,而这两种各自的、对立的普遍性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矛盾和奇怪,却总是萦绕和出现在大脑的思维中,谁也不能高于谁,谁也不能否定谁和扬弃谁。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第一,既然无限和有限只是一种普遍性要求的推想,那么很显然,无限和有限的普遍性推想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运作中,是一种抽象运作的普遍性。即无论是无限的普遍性要求还是有限的普遍性要求都是抽象运作的生成。而抽象运作正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也就是说,无论无限的普遍性推想还是有限的普遍性推想都是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概念方式的生成,没有概念方式,就不会有无限的观念和有限的观念,例如,在动物世界中,动物的头脑和知觉是没有和不会产生无限的观念和有限的观念,以及无限的普遍性要求和有限的普遍性要求。

 

第二,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为何会产生无限和有限的普遍性推想的呢?

 

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是概念方式的而不是身体方式的。即不是由触觉为根基的身体方式的知觉系统产生的,而是由符号为中介的概念方式的抽象建构而产生的。概念方式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它所运作的每一个概念都是抽象的,是可以抽象地统摄一切的。而这样的概念抽象运作的特质,必然会产生一种概念抽象统摄的无限包容,并从概念抽象运作的全体上,生成一种无限的观念和无限的普遍性推想。

 

任何一个初始概念都是从经验直观中抽象出来的。这里用初始概念做一个限制的道理在于,许多或更多的概念是以初始概念为对象、为材料而进一步抽象出来的,它们是抽象之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初始概念。经验直观是以一个个有限之态的面目出现的,也就是说,在经验直观上,一块石头是有限之态,一匹马是有限之态,一个星球是一个有限之态等等。可是,当一块石头、一匹马、一个星球等经验直观有限之态成为一种符号为中介的概念抽象时,就出现了一种抽象统摄的无限包容,即“石头”的概念抽象的无限包容,“马”的概念抽象的无限包容,“星球”的概念抽象的无限包容。

 

在概念方式中,有一种概念对称架构,这种概念对称架构会在任何一种概念抽象中,产生另一种对立的概念抽象。康德在他的学说中例举了理性的四组二律背反,即无限和有限;单一和复合;自由和法则、偶然和必然。而按照黑格尔的见解,二律背反存在于一切概念中,有多少个概念就有多少个二律背反。在概念方式的理性架构中,二律背反是人类大脑思维活动永远不能扬弃和消除的。一切普遍性推想都是概念抽象运作的造就。无论是有限的普遍性推想还是无限的普遍性推想都是概念抽象运作的造就,在概念方式下,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抽象地统摄一切,生成它的普遍性推想,进而从概念对称架构中生成它们的对立面的普遍性推想,造就思维的二律背反。

 

既然无限的普遍性推想和有限的普遍性推想都是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造就,那么人们会关心,对于宇宙世界的实在本身来说,它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在这样的问题上,学者们各有见解,如有的认为宇宙的实在本身是有限的;有的认为,宇宙的实在本身是无限的。可是,关于宇宙世界的实在本身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各种见解,说到底仍然逃脱不了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是种种普遍性要求的概念方式的推想。学者们想扬弃概念方式的推想,从概念方式的推想中突破出来直观宇宙本身的原型,但学者们始终没有没有意识和想到的是,人类的认知是概念方式的,你要认知就必须通过概念方式而不能扬弃概念方式。扬弃了概念方式,即意味着取消了认知。

 

康德提出了认知不能进入“自在之物”,引起了许多哲学家们的质疑、不满、扬弃和对不可知论的剑指。其实康德的见解是深入的,康德的见解非常明确,他认为认知是心灵方式的对经验材料的制作,是主客共制的成品。我们不可能扬弃制作认知的心灵方式而制作认识,也不可能扬弃心灵方式而进入无需心灵方式加入的“自在之物”原型,在这样的意义上,“自在之物”确实是不可知的。当然康德的问题是没有更为透彻地指出,“自在之物”的原型尽管是不可知的,但“自在之物”并不是不可知的,第一,既然认知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那么认识就是一种主客共制,是以主客共制的方式通向自在之物的。第二,人类是通过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和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来知觉“自在之物”的,也就是说是通过感知和认知来知觉“自在之物”的。第三,可知的原理在于,它是一种通过心灵方式来运作的主客共制的可知,而不是一种扬弃心灵方式运作的和主客共制的可知。而扬弃心灵方式运作和主客共制的可知是不存在的。

 

关于宇宙世界实在的本身方式,我们只能或仅仅只能这样说,它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实在本身方式,这样的实在本身方式是不受人类意识和思维的规定的。宇宙世界的实在本身方式既不会服从于无限这个普遍性推想的规定,也不会服从于有限这个普遍性推想的规定。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只是和只能是通过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和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主客共建地制作自在世界的知觉样式,生成感知的、认知的和实践的现象界,从自在世界那里获得不断涌现的经验直观和概念抽象,以及从自然之物的利用到概念之物的创造。

 

辩证地看,“无限”和“有限”这两个对立的普遍性要求的推想,带来的更高综合是,二者共同地造就了“域限”。所谓“域限”,它的涵义是:“域限”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是有限之态的无限。即,一切存在方式都是“域限’的,是有限之态的无限。任何一种普遍性要求的推想,都发生在形形式式的“域限”中,在“域限”中生成在“域限”的解体中消失。这样,一切普遍性要求的推想,都有着域限的,不是自我绝对的和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人是思想的精灵,在人类思想文化中,“无限”和“有限”这两个普遍性推想,以及两者的更高综合,以其特有的概念方式的抽象统摄造就了人类思维的有限追求和无限张力,这种有限追求和无限张力,驱动着人类的思想和实践不可遏止地在“有限”之态的追求、实现和占有中,在“无限”敞开的激荡和永无止境的进取中,取得历史建构和世界创造的主体能动。

 

 

  • 上一篇文章: 归纳和推理的辨析

  • 下一篇文章: 思维和科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1]

  • 侯外庐西大治校[53]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6]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8]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1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3]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13]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1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