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专题 >> [专题]乡贤治理 >> 正文  
  乡贤的力量       
乡贤的力量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948    更新时间:2017-06-25    文章录入:admin ]

 

公元1537年,明嘉靖十六年,一位主宰了王朝命运的千古一相,同时被誉为中国最伟大改革家之一的张居正,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不过此时的张居正,还是一名13岁的少年。

张居正5岁入学读书,10岁通六艺,在家乡颇有些名气,被人称为“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3岁的张居正到武昌乡试,如果中了就是举人。许多人对张居正寄予厚望,翘首以盼“神童中举”的科场佳话。

主持这场乡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他也是大才子,与其他考官一起看过张居正的答卷后,都对这名少年的才华赞叹不已。不过,顾璘却力排众议,坚持让张居正落榜。

顾璘对同僚说:“张居正是个大才,早些发达,原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最好是让他迟几年,让他受些挫折,将来的发展更加不可限量。”因为巡抚的坚持,其他人只得顺从。

乡试结果公布,“江陵神童”落榜成为轰动新闻。这对于此前早就习惯了顺风顺水的张居正来说,打击可想而知。

三年后,张居正终于中举,此后中进士入翰林院,开启了辉煌的政治旅程。对于曾让自己遭遇挫折的顾璘,张居正却终生感激。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评价顾璘:“感公之知,思以死报。”

对于顺风顺水的张居正,顾璘决定让他多历练;然而对于怀才不遇、屡试不中的左宗棠,陶澍却以上宾之礼相待。

陶澍与左宗棠都是湖南人,不过当陶澍已是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时,左宗棠还是一名教书先生,两人的年龄也差了20多岁。有一年,陶澍回湖南省亲路过醴陵,知县请左宗棠写了副对联,以示敬仰。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下联写的是,陶澍已是湖南人中的骄傲,湖南八州子弟翘首以盼。

陶澍点名要见写对联的人,一番长谈之后,更将左宗棠视为大才,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三年后,左宗棠赴京赶考再次落第。回湖南途中,去南京拜见陶澍。陶澍挽着左宗棠来到厅堂,让他坐上位。左不肯,陶澍说:“贤弟当坐此位,他日名位必将在我之上。”

陶澍老年得子,家人视为掌上明珠。会面时,陶澍郑重提出,让自己儿子迎娶左宗棠的女儿。就这样,一个落魄举人与两江总督成为儿女亲家。

这次会面后不久,陶澍病逝,此后多年,左宗棠也始终郁郁不得志。直到后来,左宗棠在历史风云中趁势而起,最终出将入相,成为晚清名臣。

在中国,素来有人杰地灵之说。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如果人才辈出、灿若群星,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假若不是顾璘在做地方官,少年得志的张居正是否会被“伤仲永”?假若不是乡贤陶澍的鼓励,左宗棠是否就此沉沦?

当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到达一定程度,便上升为一种文化。文坛中的桐城派,商界中的晋商商帮,或是流传甚广的“绍兴师爷湖南将”,大抵都是如此。

 

  • 上一篇文章: “乡贤”别成“乡闲”

  • 下一篇文章: 关于进一步发挥乡贤促进作用的浅见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3]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0]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2]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1]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2]

  •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1]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