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曾对他做出过高度的评价。曾国藩知人善用,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但他也不是什么人都重用,他有一项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广收,慎用。 有一次,曾国藩办完事回来,刚刚坐下,管家就向他禀报说,李鸿章大人举荐了三位才子,已在大厅里等候了多时。曾国藩示意管家别声张,随后他悄悄地走了过去,不动声色地在暗中仔细地观察三位才子的表现。只见其中一位才子正襟危坐,规规矩矩,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另一位才子在客厅里四下走动,目光紧紧地盯着屋里的一桌一椅,一书一画,抬眸凝神间,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第三位才子显得比较随意,他双手背于身后,神色淡定,悠闲自得地望着窗外云卷云舒,毫无焦躁之态,仿佛不是来应聘的,而是来欣赏美景的。 许久,曾国藩才吩咐管家,逐一传唤三位才子,让他们分别到书屋里面谈。谈话结束,曾国藩发现三位年轻人的才华不分伯仲,但他们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正襟危坐的那位年轻人低眉顺眼,踏实诚恳,谦卑有余,而魄力不足。在屋里四下走动的那位年轻人,很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他只是看了客厅里的摆设,就知道了曾国藩的喜好和习惯。望着窗外景色的那位年轻人,虽然时不时地反驳曾国藩的观点,但他语出惊人,不亢不卑,沉稳而自信,也是三个人中最有耐心的一个。 数日后,三位才子均被录用,不过他们受到的礼遇却大不一样,踏实谦卑的那位年轻人被安排到了账房里管理钱粮草料,善于投机取巧的那位年轻人被安排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担任一个有名无权的职位。沉稳而有耐心的那位年轻人,则受到了曾国藩的重用,被派到军队里担任要职。 对于曾国藩这样的安排,李鸿章十分不解。曾国藩笑着解释说,第一个年轻人唯唯诺诺,缺少主见,成不了什么大事,所以只能做文案,第二个年轻人虽讨人喜欢,但他太喜好钻营,有才无德,也成不了什么大器。第三位年轻人遇事从容淡定,不焦不躁,面对权贵,不亢不卑,颇有大将风度。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决断是正确的,那位被委以重任的年轻人后来屡立战功,备受朝廷的关注,他就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在曾国藩的眼里,真正的人才必须德、识、学、才兼备,并且他认为德、识为主,学、才为辅,德居第一,才居其次。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光有才华还不够,还得有崇高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