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钱学森堂侄钱永健逝世 曾获诺贝尔化学奖         
钱学森堂侄钱永健逝世 曾获诺贝尔化学奖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新网    点击数:696    更新时间:2016-09-01    文章录入:admin ]

 

中新网2016年91日电  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消息,该校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Tsien)于当地时间824日在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

 

据美国《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透露,钱永健是在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的,但还未确定其去世的具体原因。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临安,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钱永健凭借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共享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

 

钱永健是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他是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

 

让钱永健获得诺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最早发现自水母身上的发光蛋白,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标志和指示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

 

绿色荧光蛋白被喻为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2008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钱永健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以下内容摘自采访实录:

 

Q:对于两岸三地的年轻科学家有什么建议吗?

 

钱永健:没有。截至目前为止,我对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年轻科学家缺乏接触,了解也相当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年轻人要懂得在科学研究中找到“钓鱼的乐趣”,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确立目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享受个中乐趣。

 

Q:您会说中文吗?

 

钱永健: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跟我说中文,也听得懂一点简单的对话,例如“你晚餐要吃什么?”,父母总是叫我吃中国菜、学中文,但是我不喜欢中国食物。等我长大后,父母曾希望我娶中国人为妻,我也没有满足他们这个愿望。

 

Q:身为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文媒体仍对您的华裔身份有所期望,能否说说您的看法?

 

钱永健:我在美国出生、成长,虽然有中国血统,但也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中国的唐朝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局限于中国本土文化。举世闻名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之后,才获得名声与肯定,古今中外,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Q:这些年来,你如何坚持普通人看来枯燥的科学研究?

 

钱永健:研究工作其实很有趣。可以发现新的东西,也是让我“玩”下去的动力,就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还是可以从错误中发现新的讯息,所以不要害怕失败。

 

Q:您获奖之后,是否会像一些科学家那样投入一部分精力到科普工作去?

 

钱永健:我不曾直接参与科学普及教育的推广工作,但是萤光蛋白是高中生物课很好的教材,利用五彩缤纷的萤光色彩,可以吸引高中生对枯燥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Q:如何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

 

钱永健:失败和错误都是必然的过程,就算研究出了差错,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遇到过一个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连续失败了三次,直到继续进行第四次研究的时候,发现了成功的契机。坚持下去,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原标题:钱学森堂侄、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在美去世

 

中新网91日电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官网消息,该校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Tsien)于当地时间824日在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

 

据美国《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透露,钱永健是在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的,但还未确定其去世的具体原因。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临安,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钱永健凭借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共享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

 

钱永健是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他是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

 

让钱永健获得诺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最早发现自水母身上的发光蛋白,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标志和指示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

 

绿色荧光蛋白被喻为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2008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钱永健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以下内容摘自采访实录:

 

Q:对于两岸三地的年轻科学家有什么建议吗?

 

钱永健:没有。截至目前为止,我对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年轻科学家缺乏接触,了解也相当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年轻人要懂得在科学研究中找到“钓鱼的乐趣”,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确立目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享受个中乐趣。

 

Q:您会说中文吗?

 

钱永健: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跟我说中文,也听得懂一点简单的对话,例如“你晚餐要吃什么?”,父母总是叫我吃中国菜、学中文,但是我不喜欢中国食物。等我长大后,父母曾希望我娶中国人为妻,我也没有满足他们这个愿望。

 

Q:身为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文媒体仍对您的华裔身份有所期望,能否说说您的看法?

 

钱永健:我在美国出生、成长,虽然有中国血统,但也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中国的唐朝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局限于中国本土文化。举世闻名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之后,才获得名声与肯定,古今中外,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Q:这些年来,你如何坚持普通人看来枯燥的科学研究?

 

钱永健:研究工作其实很有趣。可以发现新的东西,也是让我“玩”下去的动力,就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还是可以从错误中发现新的讯息,所以不要害怕失败。

 

Q:您获奖之后,是否会像一些科学家那样投入一部分精力到科普工作去?

 

钱永健:我不曾直接参与科学普及教育的推广工作,但是萤光蛋白是高中生物课很好的教材,利用五彩缤纷的萤光色彩,可以吸引高中生对枯燥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Q:如何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

 

钱永健:失败和错误都是必然的过程,就算研究出了差错,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遇到过一个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连续失败了三次,直到继续进行第四次研究的时候,发现了成功的契机。坚持下去,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 上一篇文章: 中国量子通信之父潘建伟演讲:神话、哲学、互联网与人类未来

  • 下一篇文章: 民族英雄钱学森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7]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6]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1]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19]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1]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