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饭不愁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饭不愁
[ 作者:汪金友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894    更新时间:2011-09-29    文章录入:admin ]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宣布:由袁隆平指导的108亩超级稻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

  因为有了袁隆平,中国人再也不用发愁吃饭了。3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里粮食生产的目标,是每亩达到200公斤。所有非农业人口,每人每月定量供应13公斤到15公斤粮食,其中只有1公斤大米。自袁隆平等科研人员不断推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的水稻产量就几年上一个台阶,亩产过了700公斤,再过800公斤,如今又攀上900公斤的高峰。一个看似干巴巴的老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贡献?

  中国要是有更多的袁隆平就好了。那样,我们就可以在很多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可惜,愿意“吃大米”的人很多,愿意像袁隆平那样“种大米”的人却很少。人们羡慕袁隆平现在的成就和富有,却很少有人愿意“复制”袁隆平走过的人生,为什么?

  首先是不愿意去基层。要像袁隆平那样搞研究,就得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而现在的很多人,最不想去的就是基层。农村不去,工厂不去,甚至连小城镇也不愿意去,加上现在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企,招录人员大都通过考试。这样一来,往往是学历越高、能力越强的人,大多数留在了城市。一个看似公平的用人机制,造就了一种极度不平衡的人才梯次布局。越往上精英越多,越往下人才越少。

  其次是没有袁隆平那样的耐心。袁隆平1953年到农校工作,到1997年才提出了“杂交水稻路线图”。40多年的默默无闻,才换得了那一刻的一鸣惊人。即便是从亩产800公斤到900公斤的过程,他也用了7年。一个年过80岁的老人,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天天守在稻田里,任凭风吹日晒,不怕挫折寂寞。

  现在有一个词,叫“焦虑”。几乎各个角落,都弥漫着“焦虑症”。找不到工作焦虑,买不上房子焦虑,提拔得慢焦虑,钱挣得少焦虑。过去追求的是“三十而立”,现在渴望的“三十而富”、“三十而升”。人们的眼睛多往上看,尤其是发现同龄人中,有人比自己职位高,有人比自己挣钱多,有人比自己生活好,就难受的不得了。不是想自己能干什么、干了什么,而总是想社会欠我什么、自己应该得到什么。

  还有就是能不能保持“年轻态”。已经81岁高龄的袁隆平,自称是“80后”,并希望自己成为“90后”时,能够实现超级稻亩产过1000公斤的目标。80岁的年龄,20岁的心态,这也是袁隆平成功的一个奥秘,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态。如果总看过去的成绩,越看越迟钝;总看自己的地位,越看越虚荣;总看自己的权力,越看越膨胀;总看自己的委屈,越看越失落;总看自己的财富,越看越贪婪。而只有比先进、看不足,才会越看越思进取,越看越有活力。

  • 上一篇文章: 我专家:发动机关键材料制造技术不输国外

  • 下一篇文章: 院士回应“青蒿素是集体成果不能算个人贡献”质疑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20]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