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缺点教训 >> 民族之缺点 >> 正文  
  国歌的忧患意识与官员代表的盛世情结         
国歌的忧患意识与官员代表的盛世情结
[ 作者:佚名    转贴自:凯迪网络    点击数:889    更新时间:2007-11-14    文章录入:admin ]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声音正式作为宪法确认的国歌每每于重大活动时在国人耳边回荡。国歌深深体现了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思想,并不断激发国人自强不息、努力进取。

  然而,我们却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各地开人民代表大会,台上的领导作政府工作报告是讲的慷慨激昂,把自己的政绩说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台下的代表讨论报告是发言踊跃,竞相表功,大讲本人治下的地区、行业、工厂和村组的骄人业绩。领导在各地各行业的支持下功勋卓著,各地各行业在领导的带领下成绩辉煌,可谓是上下呼应,相得益彰。这时候,官员固然是不愿向代表讲自己的不足,代表也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于是,每每到各地人大开会之际,盛世情结就在报纸电视上被大肆渲染,甚至总要找些居委会大妈跳一段舞、扭两个秧歌。似乎这才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盛会的胜利召开。

  其实,说成绩,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看在眼里。官员代表讲一讲,激发一下自豪感也未尝不可。但是,选民实在没有必要专门把你们选出来,然后请你们集中起来比功绩。农民不需要村主任对着话筒介绍他们今年收多少粮食、养多少头猪,工人不需要经理对着媒体介绍他们今年炼了多少钢、织了多少布,选民希望你们能够代表他们认认真真把各项职责履行好。按说人大代表是一个神圣的职务,他们要代表选民去审议政府、检察院、法院的工作报告,监督政府、检察院、法院的工作,审查财政预决算等,对一些有立法权的人大,代表们还有立法的重要职责。短短几天,这么多事项,任务不可谓不繁重。可是如果把重要职能放一边,吹了一通政绩功劳回家了,这代表当的就有些失职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一再强调,面对成绩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他要求全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他告诫全党,“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直面现实,我们的成绩固然辉煌,我们的问题同样突出,甚至有些矛盾还很尖锐。选民把你们选出来是期待你们能够代表他们的心声,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来,把实际工作中的暴露的矛盾提出来,并且要求、监督政府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而政府官员更应该勇于面对批评,发现自己工作之不足,努力答复和解决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如此,人民的政权才能呼应民意、改善民生,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国歌的发展历史一再表明,我国领导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居安思危,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马叙伦先生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当时曾经有委员认为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建议改词,委员多有争议,周恩来发言认为,老歌词“能激励感情”,得到毛泽东及很多委员赞同。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此后,虽于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曾经通过新词,但是由于改定国歌歌词遭到各方反对,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并于2004年最终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正是这种无时不在的忧患意识时刻敲响在国人耳旁,催人奋进。

  眼下各地正在紧锣密鼓的组织地方人大的选举工作,工作可谓认真细致。作为党的十七大之后进行的一次选举活动,各地都在深入落实贯彻胡锦涛同志“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为人大选举作好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但是,面对即将召开的各级人大,有必要提醒所有肩负神圣使命的代表们,当你们耳边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请怀着忧患意识,替选民把好每一关。

  最后,一句老话献给官员代表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怎会不出大师?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经济的淤积效应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8]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19]

  • 八年时间,宇树科技如何成…[10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39]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6]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4]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4]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49]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