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克隆牛“艾米”之父杨向中         
克隆牛“艾米”之父杨向中
[ 作者:杨维基 王涌    转贴自:华人网    点击数:1460    更新时间:2004-06-23    文章录入:admin ]

 

     从河北农村的“赤脚兽医”,到世界著名科学家,杨向中先生脚踏故乡大地时在想什么?做什么?
    
     让人类梦想成真的人
     1997年2月,绵羊多利由母羊的乳腺细胞克隆而成,克隆技术便成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不久前日本和新西兰科学家分别用卵巢和输卵管细胞克隆成功,给世界范围内克隆技术的研究领域又添上了几个成功的范例。而用与雌性生殖无关的细胞进行克隆,始终是世界科学界的一个梦想。
     今年6月10日,梦想成真,世界科学界震动了。扔下这枚“炸弹”的就是美籍华人科学家——杨向中。因为这一天,在他主持下,世界上首例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克隆的重94磅的小母牛艾米, 在美国康州大学通过剖腹产顺利诞生。
     著名科学家、康乃尔大学罗伯特·福特教授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前沿技术。这次成功表明:无论动物本身生殖能力如何,人们可以克隆那些具有杰出遗传特征的成年个体或非常宝贵的转基因动物。”
     与克隆绵羊多利一样,克隆母牛艾米,产生自成年细胞中取出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所不同的是,艾米的DNA来自一头13岁(相当于人类年龄的80多岁)的高产奶牛艾斯本的耳朵,而不是与生殖有关的器官。胚胎在实验室培养了七天之后,于去年10月5日植入母牛体内。艾米的基因母亲艾斯本早已超过了正常生育年龄,但其年产奶记录曾高达3.5万磅,相当于一头普通奶牛产量的两倍。也正因为这两个不同,使艾米的诞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组长徐敦潢获此消息后,向杨向中教授发出贺信,信中称杨向中教授"圆了人类用与雌性生殖无关的细胞进行克隆的梦想,这对农学、医学乃至对人类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走在故乡的土地上
     面对成功,杨向中笑称,“我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他解释说,目前仅在美国就有数十个研究所或实验室正在用成年农畜特别是奶牛进行克隆尝试,很可能有不少也已经受孕,只不过他们的小牛比别人的要早一些生下来,并且存活了,这个“第一”就幸运地被他们得了。
     其实运气从不朝三暮四,又怎会随便垂青某人?没有勤奋与积累,没有比别人洒下更多的汗水,他和他的科研小组会成功吗?
     总之,杨向中成功了。此时,他没有忘记,中国农业乃至各行各业,最急需的是科技。
     1999年7月11日应国务院邀请,杨向中率美国农业与生物技术代表团18位美国农业专家到陕西省杨陵农业高技术示范区参加研讨会,以此带动中美两国农业专家的进一步合作。17日,他在北京参加完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及外专局联合主办的留学人员及华裔华侨农业科学家回国考察研讨会后,于19日被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派专车从北京迎回故乡探亲访问。   
     1959年,杨向中教授出生在邯郸市魏县院堡乡三家村一个农民家庭。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在大队当了“赤脚兽医”,当时被乡亲们誉为电影《春苗》里的红雨。由于工作努力,被选为生产小队长、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后又提升到公社当了秘书。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考取了华北农业大学(即后来的北京农业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又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深造。
     在康州大学,他的学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硕士学位;1990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主修胚胎生理学;1996年,被康涅狄格大学聘为副教授并授予终身教授头衔,主管生物技术实验室,时年36岁,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现为该校生物技术中心顾问兼转基因动物实验室主任的杨先生。在大动物克隆、转基因应用和试管动物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世界各国的同行间获得了广泛认可,“艾米”的诞生,更使他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杨先生回乡探亲,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7月20日上午,杨先生与家乡的父母官们就发展邯郸农业高科技、培养高科技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商谈。杨向中把经温家宝副总理亲自批示的1998年他与杨秀生教授汇编的旅美30多位农业科学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建议书赠予家乡。
     邯郸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吕进龙、副主任杨维基等人就“科教兴市、振兴邯郸、发展高科技农业、培养高科技人才、建立农业高科技基地”等议题与杨教授进行了交流。杨向中先生表示,他要为家乡培养一批人才,以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我打算在美国搞一个同乡会,以便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在家乡科技项目及人才的引用上牵线搭桥。”每年市侨办多次到魏县看望其父母,家乡人都以杨向中先生的成就为荣。
     在故乡的日子,杨先生到临漳县先后考察了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育种组实验基地和河北省肉牛养殖实验基地。他说他是搞兔子研究的,认为在这里搞一条龙集约化生产很有前途。他还就动物胚胎移植技术与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他建议基地派人赴美学习,以便培养技术人才,他将给予资助。
     在祖籍魏县院堡乡三家村,乡亲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当年的“赤脚兽医”、如今扬名世界的科学家。在魏县城内由县政府主持召开的欢迎会上,杨向中向家乡承诺: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协商,把一些美国教授请到国内进行合作,还一定要把邯郸和魏县的杰出人才送到美国学习培养,并在资金方面给予资助。
    
     搭一座桥梁
     杨向中教授心系故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美科技的交流。他现为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首任主席,旅美农学会理事长,还是中国农业部科技顾问、中国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顾问以及数所大学名誉教授或研究员。
     早在康奈尔大学读书的1988年,他和几位同学就倡议组织了旅美农学会。但留美多年,他亲眼目睹有些人戴上博士帽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改行。这种浪费使他深感痛惜,于是一个构想产生了:为什么不发起一个基金会,帮助海外学者回国发挥作用?
     机会来了。在旅美学会召开第三届大会的时候,国内两位教授的来访使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在会议座谈时,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院士和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张宝文教授说,希望大家回国工作,短期长期都行,保证来去自由。这一想法与杨向中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杨向中就会同石校长一起去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一项计划:通过建立基金会资助海外华人留学者短期回国工作。通过磋商,洛克菲勒基金会同意拨款35万美元。经与教育部联系,确定在清华、北农大和北医大试点。与大使馆和海外各协会联系后,杨向中花了几周时间写了长达40页的正式申请,经洛克菲勒基金会递交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十几个单位进行评审。几经周折,1992年,“中国-康奈尔科研基金项目”宣告成立。这就是今天在海外学者中颇负盛名的“中国桥基金会”前身。   
     在项目设立后的三年内,基金会挑选了35位杰出的华人学者进行资助,他们中不少人在资助项目上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其中3人后来成为总理奖金的获得者。
     到目前为止,走过这座“桥”作为专家到国内作短期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的已有100多位学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十余个国家。通过这“桥”,他先后邀请和接待过200多人次的中国科研人员。另外,他还义务接待了200多家中国各地及河北省、邯郸市在内的代表团,且多次率团回国考察。   
     杨向中先生目前担任“中国桥基金会”总裁。他还要将“桥”加固加宽。依照他的设想,“中国桥”的资助范围将逐步扩大。“海外学人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储备库,我们要想方设法吸引这些人回国长期为国服务。”他说,“我们还准备把海外有造诣的专家联系起来,成立一个海外专家委员会,长期为国内咨询。”
     杨向中先生相信,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是情系故土的,有了他的“桥”,为故乡的大地浇灌花朵,也就不再仅仅是可想而不可为了。 

  • 上一篇文章: 神医扁鹊

  • 下一篇文章: 在自己的舞台上——访长江学者、北大力学系教授陈十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美国人的“商人”…[53]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72]

  • 侯外庐西大治校[58]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60]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6]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媒体盘点习近平引用过的邓…[10]

  •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9]

  • 血浓于水一家亲——中国是…[11]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21]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