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发明发现 >> 正文  
  这里长眠的700多位航天英烈,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这里长眠的700多位航天英烈,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 作者:张艳 吴雨阳 江佳丽 袁文博    转贴自:澎湃新闻    点击数:64    更新时间:2025-01-31    文章录入:admin ]

 

 

习主席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深处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组建最早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在距离发射场东北方向7公里处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包括聂荣臻元帅、13位共和国将军在内的700多位航天英烈。

 

缅怀

青山巍峨,弱水低鸣。2022年4月5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工作者、试验队人员和东风中小学师生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祭扫活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1958年4月,随着党中央的一声令下,10万大军浩浩荡荡陆续开进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国防工程大会战。“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那个时代东风人最坚定的信念。

战严寒、斗酷暑、顶风沙、喝苦水,中心第一批建设者“以场为家,以苦为荣”,仅用2年6个月,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打破了苏联专家预测的建设时间至少15年的预言。

如今,这里水波荡漾、绿树成荫,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但新一代航天人铭记历史、追怀先辈的脚步从未停下。

天高云淡,松柏掩映,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2022年4月5日上午,中心主任邹利鹏代表中心党委和全体科技人员向聂荣臻元帅墓敬献花篮,全体人员脱帽,三鞠躬,向先烈默哀致敬,深切缅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深情追思为祖国航天事业英勇现身的革命英烈。

含胸叩首思忠烈,傲骨丰碑催人征。中心安全部秘书长刘惠斌主持祭扫活动。他说,今年,是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特殊政治之年,是全面迎战“超高密度、超高难度、超高强度”航天发射的开新奋进之年,是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决胜收官之年,我们肩负着再铸历史、再创辉煌的新使命,我们一定要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定要不忘初心、铭记先辈创造的丰功伟业,一定要矢志不渝、秉承先辈走进大漠的精神气势,一定要继往开来、扛起建设航天强国的责任担当,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苦干实干的决心意志,向着“双一流”拼搏前进,瞄准“三最”航天港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整齐列队的航天科技人员,正是他们在新时代的化身。

“这一刻,我感到我与爷爷离得那么近,我感受到了他的力量。”1999年出生的科技人员田玉申说。

他的爷爷田国民,1959年12月来到东风,是中国航天起步之初第一代特燃人。直到2001年退休,田国民都一直工作在制氧第一线,参与了中心每一次发射任务的燃料保障工作。2019年,79岁的田国民因病去世,长眠于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今天,田国民唯一的孙子田玉申,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东风,回到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继续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一生只干航天这一件事。在东风烈士陵园里,还有许多像田国民一样的老东风,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豪迈誓言。

 

铭记

青山埋忠骨,西风呼长啸。在烈士墓前,航天科技人员们献上一束束菊花,表达新时代航天人的敬仰之情。

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穿越岁月沧桑,他们的名字早已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时针回拨至1966年10月27日,一项绝密的任务在50号发射阵地秘密展开。

发射前夕,根据测试发射的安全要求,发射阵地只留下地下控制室的7名人员,负责最后的点火发射。在地下控制室里,他们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和最坏打算的防护措施。

最终,指挥部慎重决定:由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以及发射二中队中队长颜振清、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纵员佟连捷、徐虹7名人员在地下控制室执行此次发射任务。他们纷纷在决心书上,写下了“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铮铮誓言。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霎时,一声轰鸣,核导弹喷着浓烈的火焰,腾空而起。

几分钟后,从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万一牺牲了,为了航天事业,为了导弹事业,为了国民现代化,我们在所不惜,我们感到死的光荣,就是死了,牺牲了,我们感觉值得。”“两弹结合”任务中担任技术助理的张其彬生前在采访中说道。

2016年4月24日,第一个航天日,张其彬永远的回到了东风,跟他的战友高振亚、颜振清、王世成永远在一起,跟他最热爱的火箭卫星永远在一起,他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誓言。

“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今天,这句极具革命斗争精神的誓言早已融进每一个东风人的血液里,它和“两弹结合”任务阵地七勇士的英雄事迹一样家喻户晓。

一束菊花、一个名字、一段故事……我们一定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铭记他们的遗志遗愿,以昂扬姿态奋进在筑梦苍穹的新时代大道上。

 

传承

每一次致敬英烈,是对初心的叩问,也是对精神的唤醒。

中心测发部门非标设备岗位助理工程师姚红宇在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驻足许久,眼睛有些湿润,他所在岗位前辈周熙生前的英雄事迹在他脑海中闪现。

周熙生前主要从事载人航天发射场非标设备的技术工作。从载人航天发射场建设开始,他就把全部身心致力于发射场非标设备建设。为了攻克技术难题,周熙经常加班熬夜,靠着一杯水半杯茶叶的苦茶水来提神。15年期间,周熙先后排除各类故障问题20多个,参加了检修检测技术、润滑技术、密封技术、接插件检测方法研究等10余项课题研究,为发射场设施设备改造、推进发射场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熙把工作当事业,视责任为生命,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发射场初期建设和4艘无人飞船、3艘载人飞船以及10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2009年9月21日上午9时,由于积劳成疾,周熙在兰州肿瘤医院病逝,年仅38岁。

周熙同志短暂的一生,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用心血和生命谱写了献身使命的篇章,用智慧和汗水奏响了忠诚使命的颂歌。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我们要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先辈遗志,将传承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姚红宇说。

 

奋进

清明祭英烈,奋进新时代。“先烈们,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返回地球,我们全体搜救队员将始终牢记使命,树立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思想,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成功、一切为了胜利,以恒心守初心,以奋斗担使命的责任,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搜救队员褚威坚定地说道。

烈士墓前,鲜艳的红领巾熠熠夺目。东风小学学生们用白色手帕轻轻擦拭烈士墓碑,崇高的爱国情怀在他们心中激荡。东风小学学生石长润激动地说:“先烈们为国家航天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令我感动,我要学习先烈事迹,弘扬先烈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祖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以自己青春风华护航天事业之盛世繁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在缅怀英烈中叩问初心使命,在传承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让先烈们的革命情怀、英雄事迹和崇高品德,在这块承载着民族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上一篇文章: 庆功宴上,毛泽东请钱学森坐在身边

  • 下一篇文章: 新时代聂荣臻科技思想再认识: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精神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59]

  • 宇树科技机器人创始人王兴…[102]

  • 梁文锋的首次深度专访[86]

  •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战…[139]

  • 纪念聂荣臻诞辰123周年|今…[68]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历史上被打败的国…[16]

  • 张文木:论玄奘及其学术的…[14]

  • 著名百岁作家马识途:“终…[14]

  • 马识途:鲁迅是脊梁骨,巴…[15]

  • 马识途:老马识途 初心如磐…[14]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