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是世界著名战略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最卓越的外交成就”
1971年7月9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周恩来在这里同秘密访华的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举行会谈。
7月8日,基辛格飞抵伊斯兰堡,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举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适”为由离开,前往巴总统别墅“治疗和休养”。次日,他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飞抵北京南苑机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访的第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
陪同基辛格秘密访华、后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回忆,那次访问最重要的任务是双方协商形成公告,宣布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将访华。7月16日,公告发布,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国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同年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在这次公开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就尼克松访华的联合公报进行谈判。11月30日,新华社受权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基辛格与中方携手促成尼克松这趟“破冰之旅”,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有西方媒体将基辛格秘密访华称为他“最卓越的外交成就”。基辛格回忆说:“我们知道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对于世界和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那个时候就为自己确定了任务,就是决心向着关系正常化,向着确立美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前进。”
“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
2023年7月2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一幅梅花不畏寒冬而盛放的中国画前,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到访的基辛格。
基辛格感谢习近平主席将会见地点选择在这个他当年首次访华会见中方领导人的地方。他说,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数十年来,基辛格百余次访华。“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10月下旬,基辛格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行的年度颁奖晚宴上说道。
如今,一些美国政客患有“对华焦虑症”,而基辛格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奔走显得格外宝贵,他的呼声显得格外客观冷静。他说,两国合作不仅利于双方,还惠及人类,而冲突和对抗只会导致灾难。“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互学习;至关重要的是,我们不应该以脱钩的方式开展下一步工作。”
基辛格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源于他对中美两国的观察与了解。在他看来,美国需要与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共存。基辛格认为,美国“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其外交政策如果无法平衡美国与全球的利益,美国“将变得孤立”。
尽管中美关系经历波折,但基辛格始终相信,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
谋求“多个力量均衡稳定的国际体系”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在德国菲尔特。1938年,全家逃离纳粹德国魔爪,辗转到美国纽约定居。在美军服役后,他在哈佛大学一路读到博士,随后留校任教。他一直渴望在外交舞台上一展抱负。1968年共和党党内预选过后,基辛格被成功出线的尼克松招至麾下,次年出任尼克松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深得尼克松信任,成为其外交决策的主要智囊,风头甚至盖过时任国务卿罗杰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也未能影响基辛格的地位。1973年至1975年,他甚至同时担任国务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7年,基辛格辞去国务卿职务,离开白宫。
基辛格是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和地缘政治理论的践行者,主张借助外交手段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致力于谋求“多个力量均衡稳定的国际体系”。
(参与记者:施春、杨士龙、刘亚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