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民族精神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  
  自古科研皆寂寞,唯有创者留其名       
自古科研皆寂寞,唯有创者留其名
[ 作者:陈德旺    转贴自:陈德旺科学网博客    点击数:153    更新时间:2023-11-12    文章录入:admin ]

 

 

科研工作既有探索的快乐、找到的喜悦和突破的激动,更多的是探索的失败、反复的尝试和无边的寂寞。 一百次科研探索和尝试可能只有一次是对的。因此,做好科研首要条件就是耐得住寂寞。袁隆平先生在全国各地的稻田中苦苦寻觅十多年,才找到杂交水稻的火种。屠呦呦先生化了几年时间,尝试了几百种草药,才发现了青蒿素。

即使是今天的科研团队,提倡分工协作,每个人必须要攻克的难题还是要独自面对。功成名就的科研明星经常出席大会并做大会报告,好像获得科研成果易如反掌,其实他们之前都经过了较为漫长的艰苦探索与寂寞思考。正如著名诗人冰心在诗中写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现在,我们很幸运,互联网传播的速度太快,一有科研成就很快大家都知道,人才很快就被发现了。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是在成果提出很多年后才被认可的。比如,俄国数学奇才罗巴切夫斯基,他在1816年左右开创了非欧几何,并证明了在非欧几何中平行线是可以相交的,直到离世后12年的1868年才被证实和承认。

在漫长的科研历史和人生科研道路上,有无数的科研人员,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没有在科研史书上留下印迹,而被淹没在滚滚而来的科研浪潮中。只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些人对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国防安全或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唯有创新者才留下自己的大名。

创新是很难,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我认为创新分为几类,首先就是原始创新,就是从01的创新,这是世界范围内的领先,确实非常难得,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这类的大科学家。近代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及其实现方法的大牛们,比如图灵、明斯基等人 。

很大部分创新都是改进创新,就是在原始创新基础上的改进创新。比如芯片制造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从几微米到几纳米,还在不断提高。还有很多创新是集成创新,尤其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很多都是集成创新。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就是一个集成了感知、认知、决策和控制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

还有一部分创新是首次应用,比如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的导师、模糊理论之父Zadeh院士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这虽然是一种原始创新,但一直没有实际应用。直到1974年,英国的 Mandani博士将其首次应用到蒸汽锅炉的控制,开启了模糊控制广泛应用的大门。多年以后,Mandani博士也因此当选为英国工程院院士。

还有,国内首创也是一种创新。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有些核心技术,是卡脖子技术。有的核心技术,涉及国防安全。这些技术不仅买不到,对方也不卖。我们自力更生做出来也是一种创新。

总之,科研创新既很难,又不是高不可攀。耐得住寂寞的科研人员,经过反复探索终将会获得成功的。唐代大文豪、诗仙李白在千古名篇《将进酒》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应该是:自古科研皆寂寞,唯有创者留其名。

 

  • 上一篇文章: 诺奖锦上添花固然好,科技自立自强更重要

  • 下一篇文章: 从“战略科学家”的视角出发,谈谈战略科学家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53]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5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7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58]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6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53]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53]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72]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58]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6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