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个人精神 >> 人生理念 >> 世界观 >> 正文  
  敬告青年工学家     
敬告青年工学家
[ 作者:詹天佑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2411    更新时间:2020-07-02    文章录入:admin ]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交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作?若夫矿产之辟兴,市场之建筑,孰非工学之范围,皆系经营之要着。

呜呼,我工学家之责任,不亦綦重耶!晚近以来,人才蔚起,各专科硕学济济,或积经验,以邃故知;或渡重洋,以求新理。而国内学校所产英才,亦日增不已。工学之前途,发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将不让欧美以前驱,岂仅偕扶桑而并骑。

虽然,默察社会之情形,细观工学界之状况,有不能已于言,而为我青年工学家告者,厥有数端。爰简陈之以为针砭。

一、精研学术以资发明。镜以淬而日明,钢以炼而益坚。凡诸学术,进境无穷,驾轻就熟,乃有发明。横观世界之潮流,物质进步,一泻千里。由人力而进于汽机,由汽机而臻于电力,电力可以无线以传,飞艇可航空而驶。二十世纪之世界,实赖工学家以左佑之。返观乎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岂智力不欧美若,而司梯芬生、瓦特、弗兰克林、毛利之流,不能产于中国耶?曰:否!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致耳。

青年学子,一出校门,辄辍学业,得一位置,已自满足。及至实地工作,亦惟求称职而已。至于退食之暇,尚发奋求学者实为少数。于是囿于旧闻,不求精益,甚至自矜一得,迹近恃盈,而彼邦日有发明,我则瞠乎其后。如是而望工学之进步,不亦难乎?

故必从事业以求精理,温故业而启新知。凡外国有新理新器之发生,务研究其原因,而从事仿效,加以种种之试验,作出种种之模型,虽失败于前,必改良于后,殚精积虑,终有贯通之一日。又何难于发明哉?

二、崇尚道德而高人格。道德者,人之基础也。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稍有震摇,无不倾倒。欧美富强,实普通人民,皆守自然道德所致也。近世人心浇薄,古道难行,毁谨厚者为迂腐,誉巧辩者为能才。而我工学家以实业为根本,切忌浸染于狂流。

杨震四知之说,阳明良知之谈,乃道德最精之义,为吾人必守之箴。即凡做一事,无论人言之是非,先求己心之安泰。必须以事业为前提。诉良心而无怍,方可坦然行之,以为规范。不因权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谅人心,皆我青年工学家所必守之道德也。

三、循序以进,毋越范围。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一蹴而几,非可永久。工程事业,必学术经验相辅而行,徒恃空谈,断难行事。是以东西各国,凡初卒业于学校者,无论成绩如何,必先居以下位,待其阅历浙近,逐次提升。故一旦位高权大,下级情形,既已深悉,统率驾驭,自必有方。事虽纤微,莫不了于胸中,而人亦不敢以伪相试。

我国京张铁路,首订工程师升转章程,严定资格,即本此意,现各铁路亦多沿用。深冀青年工程学子,力体斯旨,勿袭高深之学说,勿以下位为鄙夷,勿方出校门,遽以为人不我若,勿在下级,嗤上级者无能。以服从为要义,力祛骄矜,以勤慎为方针,务求深造。举凡细微之事,亦必躬自亲之。昔俄皇彼得,曾身为船厂工人,卒成一代英主。故曰: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拾级而登,终达峰极。若夫浮躁狂妄者流,未有不败者。

四、筹画须详,临事以慎。凡工学青年,一旦身亲事实,无论其职位高下,恒负一部分之责任,指挥多数之工人。苟筹谋稍涉疏忽,则群下因之误事矣。惟事必豫谋,通盘筹算,临时方免张皇失措之弊。

至于管理包工人等,尤必格外详慎。盖包工者,本属营业性质,无不以利为归,其目的所属,固不在谋公益也。而其为人又多狡滑善辩,对于经验较浅之工程管理者,恒存尝试之心,复能鼓其如簧之舌,逞一方面之理由。若不深察其性质,慎己之行为,鲜不受其愚弄也。然而详慎云者,非犹豫之谓也。若把握不定,遇事踌躇,或因人言而轻更办法,则己之短处,适为人所窥破,其下更得施其蒙混之狡谋。及至偾事,人不我谅,必自损其名誉焉。

就御下而言,过放任则自失尊严,遇苛刻则人怀怨望,必也兼用恩威,善于操纵,不假事权于人,不轻信左佑,小心翼翼以为之,则鲜有偾事者也。

以上所述,虽仅就修业、进德、守规、处事,而举其大纲,实为青年工学家立身之要则,幸勿以老生常谈,无关宏旨而忽略焉。尤有进者,厥惟畛域之不可分也。凡各科工学专家,无论留学东西各国,与夫国内卒业,及以经验成名者,既属工程学子,固皆以发扬国人技术,增进国家利益为目的,各宜同心协力,不容有所岐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此圣人所以为圣也。望群君其共勉之,不佞有厚望焉。

 

  • 上一篇文章: 吴良镛:不负凌云万丈才

  • 下一篇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谈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情缘[86]

  • 抗日名将戴安澜:遗言为国…[364]

  • 晚清名臣李鸿章9幅对联书法…[64]

  • 修身与养生:日常生活史视…[62]

  • 郝柏村解读蒋介石日记望两…[5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气候变迁与中华国…[9]

  • 关于“文化强国”能力建设…[5]

  • 阿拉伯人的历史贡献[4]

  • 用“心”看历史——从心理…[5]

  • 林则徐父女皆传奇,祠堂香…[5]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