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钟南山院士的传奇       
钟南山院士的传奇
[ 作者:魏东海    转贴自:摘自《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    点击数:2004    更新时间:2020-01-27    文章录入:admin ]

 

    我的中学老师告诉我:“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

 


    由小白鼠引发的医学兴趣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是个孤儿,九岁那年被人带到大上海,给一户人家做仆人。寄人篱下的生活,使钟世藩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他异常刻苦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协和医科大学。那时要读完协和是十分不容易的,入学时他们全班共有四十人,坚持到毕业时,却只有包括钟世藩在内的八个人了。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也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钟南山小时候活泼聪慧,因家庭的耳濡目染,渐渐对医学有了兴趣。一天,钟南山发现家里来了许多“不速之客”——一群可爱的小白鼠。原来他父亲的特长是从事乙型脑炎病毒的培养和分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科研题目就是小鼠胚胎培养病毒,由于科研经费比较缺乏,他用自己的薪水买来小白鼠,在书房里做起了实验。

    从此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钟南山总爱到父亲的书房里逗弄小白鼠玩。父亲有意地让儿子多与它们接触。他觉得,熟悉小白鼠的习性、生理与机能,对于学医之人,是很有好处的。他与钟南山商量,要他帮助自己照看小白鼠。尽管鼠窝里总是散发着一种难闻的臭味,钟南山还是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一开心的任务,成了最称职的“白鼠饲养员”。就这样,钟南山开始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医学、医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帮父亲照看小白鼠的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一个好医生所必须具备的。

    1955年,年仅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实现了从医理想的第一步。

    “文革”的煎熬和误诊的教训

    1960年,钟南山毕业后留在了北医大,之后开始从事放射医学教学。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当过校报编辑,参加过校文艺宣传队,还是北京市十项全能冠军。就在风华正茂的钟南山雄心勃勃,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打断了这一切。

    由于父母是医学专家,钟南山成了“走资派”的狗崽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被发配去当锅炉工,每天要铲起几千斤煤,在炉膛旁来回担煤几百趟。

    有一天,上级向群众号召献血,钟南山毅然报名参加。献出了400cc鲜血的他,晚上还要按时参加锅炉房值班,结果失去知觉,摔倒在炉门口。一位来锅炉房打热水的校工和一群“牛鬼蛇神”救了钟南山。

    这一晚,钟南山彻夜未眠。他认真地想了想自己:他不是政治弄潮儿,作为一名医学世家的后代,一名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他应该在医学领域里实现自己最崇高的理想。他决定离开北京,远离纷争的漩涡,回南方去当医生。

    1971年底,钟南山来到广州第四人民医院,被安排到了医院急诊室,从最基本的事情干起。

    平心而论,钟南山此时从事急诊,也是勉为其难的。他只有三年半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础操作学习,根本还没有进入临床阶段就被拉去田径集训,从参加集训到现在在第四医院当一名小医生,整整13年间,他没再正式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相关教育。这时钟南山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基础不够,干得十分吃力。

    某日,钟南山所在的急诊室接到一个电话,说广州增城的罗岗有一个肺结核大出血的病人,要立即送来广州会诊。钟南山便主动向主任请缨。在他到增城之前,当地的医生已为患者作了初步的诊断和护理。因为病人曾患过肺结核,所有一切症状似乎都表明他是肺结核大出血。钟南山心想,这应当送专科医院治疗,于是决定送回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在路上,患者又出了一次血,是从口中呕出来的,呈黑红色。虽然出血的频度和色泽与肺结核咳血有些不同,但这并未引起钟南山的怀疑,他还是把患者送到了结核病防治所。返回医院时,已是下午五点半钟了,他跟当值的医生简单交代了一下接回病人的经过和患者的症状,就回家了。但第二天,钟南山上班时,马上感觉到了同事们异样的目光。一进主任室,只听到主任从绷紧的嘴唇中吐出几个字:“他们说那病人是消化道呕血,马上去接回来!”钟南山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将那位可怜的患者火速接回医院,重新会诊。原来,只是一根鱼刺,刺中了病人的胃小动脉,引起了大出血!

    误诊事件过后,主任特意找钟南山谈话,暗示他主动提出调离。这令钟南山很沮丧,他表示自己就是拼命也要干好这份急诊工作。但后来,医院还是把他安排到病房工作,让他和病房的一位叫郭南山的医生对调。但病房一开始不愿意放走那位“南山”,放言道:“此南山非彼南山也。”这事又一次深深地刺激了钟南山,他开始拼命钻研医学知识。

    大约半年后,钟南山有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在急诊方面已经差不多是个熟手了。八个月后,医院的医生这样评价钟南山:“他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啦。”当他们说出这样的赞誉之语时,钟南山的体重已足足减了20斤!

    终于让英伦同行刮目相看

    43岁的钟南山报名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公费出国留学考试。

    由于许多人经历了十年动乱,也和钟南山一样,将英语丢得太多,因而这次选拔考试,平均分偏低,国务院也相应地划低了录取分数线,45分即可及格。钟南山考了52.5分,他赢得了这次机遇。

    1979年10月28日,钟南山到达伦敦。不久,他就收到他的指导老师——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呼吸系主任弗兰里教授写来的信:“……按照我们英国的法律,你们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所以,你到医院进修不能单独诊病,只允许以观察者的身份查查病房或参观实验室。根据这个情况,你想在我们这里进修两年的时间太长了,最多只能八个月,超过这段时间对你不合适,对我们也不合适。你要赶快同英国文化委员会联系,考虑八个月之后到什么地方去……”读着这封信,钟南山像被人浇了一瓢冷水,他意料不到未曾见面的导师竟会给他这样一个忠告。

    1980年1月6日,钟南山来到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呼吸系,弗兰里教授用不冷不热的口吻说:“你先看看实验室,参加查看病房,一个月后再考虑该做些什么。”第一次会见就这样短暂地结束了,总共不到10分钟。钟南山走出教授办公室,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了。“我们要挺直腰板,要用行动为中国医生争口气!”这激动的情绪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真正完成自己的诺言,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医生争到了荣誉。

    钟南山同英国医生一起,从巡查病房做起,他独到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很快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有一次查房时,他遇到一位患肺原性心脏病的亚呼吸衰竭顽固性水肿的病人。虽然医生们已对患者使用了一周的利尿剂,但病人的水肿未见消退,生命危在旦夕。医生们多数主张继续增加一般性的利尿剂量,钟南山却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他根据病人的病史,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观察舌象,看到病人的舌面干燥、无苔、深红,判断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他认为应该改用酸性利尿剂治疗,以促进酸碱平衡,达到逐步消肿。钟南山的方案引起了争议,一时相持不下,大家都等待弗兰里的裁决。弗兰里教授沉吟半响,以复杂的目光看着面前这位执拗的中国医生,然后,指示给病人作血液检测。抽血检验结果表明,患者确是代谢性碱中毒。于是,弗兰里毫不迟疑地下达指示:“按照中国医生钟南山的治疗方案办。”

    病人连续四天服食酸性利尿剂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水肿开始消退,通气功能亦随之改善。钟南山的英国同行们开始信服了,他们表示:“要重新认识中国人。”皇家医院呼吸系副主任瑟特罗教授更是友好地对钟南山说:“看来,中国对呼吸衰竭疾病真有点研究呀!”此后,英国同行才对他有了正常的信任与合作。

    “丁”字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行医,钟南山有自己的看法: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他首先要有过硬的医术,然后才谈得上医德。

    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钟南山,也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丁字型”模式。与通行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层层打基础,并不希望他们一下子就扎进某个专门的领域不同,钟南山认为:当代科学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又落后于人家太远,这些都容不得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基础,人才培养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个哪怕很细的领域脱颖而出,让研究生拥有拔尖的专长。就一个人的力量来看,这样做也许过专,但是许多人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

    钟南山的研究生就是顺着这一“丁字型”思路培养起来的。陈荣昌专攻呼吸肌肉,徐军擅长分子生物……钟南山领导的呼吸疾病研究所,每个人都各有专长,因此整个所的水平也大为提高,在国际上颇具名气。1996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我国考察,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为他们介绍情况的正是钟南山的五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以流利的英语、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课题的难度和取得的成果,让来访的专家们赞叹不已。专家们给予的评价是:你们的研究所是一流的,研究生也是一流的。

    提出“丁字型”模式并不意味着钟南山培养人才只看重专业,他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他带研究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星期五下午,他都要和研究生们打一场篮球赛,这是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钟南山认为,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能满腹经纶,弱不禁风。他总是感叹像陈景润、蒋筑英那样的科学家,到了对人类、对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时候,却因身体原因而英年早逝。所以,他十分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

    钟南山的舞跳得特别好,他领导的呼吸疾病研究所每有重大节目总少不了他。有一次,所里排练一个新疆舞,他头戴小方帽,穿上维吾尔族白袍,蹬着一双长长的靴子,手举响槌,踢踏起舞,加上两撇又黑又粗的胡子贴在鼻子下面,活脱一个“买买提”。

    熟悉钟南山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堪称“运动之家”。他性格活跃,打球、跑步、游泳,什么都玩。没事的时候,他会踢踢腿,弯弯腰,举举杠铃。他现在铅球还能推10米,在广州医学院里数第一。

    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昔日的篮球明星,现任广州市篮协顾问。他们的女儿钟帷月,曾是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1994年打破过短池游泳的世界记录。他们的儿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副教授钟帷德,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

    钟南山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则安排工作会议。所以李少芬说:“我真的好羡慕人家夫妻结伴出外旅游。钟院长每年都有一个半月的休假,可我们从没享受过!”他们一家享受“聚会”的时间,往往只有在体育场上。
   

  • 上一篇文章: 周永茂:科研裂变 家国情深

  • 下一篇文章: 钟南山:妈妈的赞美使我从留级生发奋成院士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0]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51]

  • 冯友兰:对于人生问题的一…[79]

  • 冯友兰:人生术[55]

  • 冯友兰:哲学与人生之关系…[7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张文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6]

  • 张文木:好文章,要写到“…[6]

  • 《菜根谭》原文[18]

  •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9]

  • 大疆汪滔感言,很多创业太…[17]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