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李德威爱国之情,如干热岩般炙热       
李德威爱国之情,如干热岩般炙热
[ 作者:艾佩韦    转贴自:荆楚网    点击数:452    更新时间:2019-09-16    文章录入:admin ]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9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区,30多名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和学生拥挤在恩师李德威教授灵位前,重温李德威生前留下的这10个字,心潮起伏,情难自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在不能言语的弥留之际,躺在ICU(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借来护士的笔颤抖着写下了上述十个大字。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短短十个字写满了李德威如干热岩般炙热的爱国之情。因为这份爱国之情,李德威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勇攀高峰,哪怕在弥留之际,面对还未完成的事业,他依然坚定开发固热能的信心,并不忘勉励自己的学生和广大地质学子们刻苦钻研,为中华崛起接续奋斗。如今,李德威虽然不在了,但他早已在人们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照耀着后来者的科研之路,照亮着国家的崛起之路。

哲人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地质领域,李德威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攀登的人。面对青藏高原上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李德威用“30年时间,8万多公里行程”去解答,饿了就吃干粮,困了就睡岩缝,爬最长最难爬的线路,经历难以想象生死的考验,最终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成为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

坚守初心,往往能孕育出更丰厚的收获,及他人所不能及。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注定要面对更多的质疑和非议。在李德威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时,很多人便在私下议论,“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甚至认为其理论是“天方夜谭”。面对这些议论,李德威从来不在乎,更不会因此而随波逐流。因为在他心里,干热岩系统理论是开发固热能的基石,是实现国家崛起的保障。源于这份初心,李德威不惧质疑、奋力沉潜,甚至自费奔赴地震灾区救灾考察研究。即便在生命最后一刻,李德威仍不忘固热能开发项目,最终收获了国家固热能开发与利用的美好前景,以及无数人内心“对不起,我是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的无限敬仰。

中国崛起需要科学创新来支撑,科学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潜心钻研。作为地质学家,李德威不仅自己刻苦攻坚,不断抢占地质学领域制高点,而且诲人不倦,不断为国家培养优秀地质学接班人。在教学期间,遇到学生有疑问,李德威经常讲解到下午三四点,于是便有了李德威教授自掏腰包请30名学生“上馆子”的佳话。在住院期间,虽然说话都很吃力,李德威依然一对一回复指导学生。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过如此。

如干热岩般炙热,爱国之情引领李德威成为同行眼中的寂寞先行者、学生心中的优秀教师和民众心中的中国脊梁。虽然固热能开发项目还未“登顶”,但李德威的人生已上“巅峰”。在李德威的精神明灯指引下,广大地质学子、科学工作者自当接过科学创新的“接力棒”,为国家崛起而不懈奋斗。

  • 上一篇文章: 李德威用生命诠释了“追梦之路”

  • 下一篇文章: 李德威弥留十字续写崛起情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5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55]

  • 张文木:一个纯粹自由主义…[55]

  • 张文木:虚无主义与教条主…[6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林同济:战国时代的重演[6]

  • 林同奇:“我家才子,一生…[11]

  •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13]

  • 不懈追求的学者林同济[7]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6]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