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袁隆平的“院士观”       
袁隆平的“院士观”
[ 作者:佚名    转贴自:《老年文摘》第2376期    点击数:356    更新时间:2019-05-21    文章录入:admin ]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遗憾的是,他没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却获得了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袁隆平落选中科院院士,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甚至有人不客气地指出:袁隆平落选中科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的悲哀”。

面对公众的质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曾这样说:“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当时之所以没有能当选,是因为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在生命科学领域,当时比较强调的是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是否创造了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思想,那就要求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当时袁隆平所做的还是用比较传统的杂交办法,所以没有能够选上。他的落选,完全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在不同人的眼中,院士的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有的科学家认为,院士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有的科学家认为,院士就是一部“提款机”;但有的科学家却认为,院士仅仅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自己未来工作的督促。

袁隆平对于自己落选中科院院士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我没当上中科院院士,说明自己的水平不够,所以依旧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我的目的不在于院士不院士的。我是搞超級杂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出新成果,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当时我并没有毛遂自荐要参选中科院院士,而是大家推荐的,在落选以后,我再也没有参加过。而我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人家推选的。”

袁隆平还表示:“国际上给我的奖励是14个,其中农业科学领域的最多。但即使奖励这么多,我也不会因此骄傲,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啊。”袁隆平的“院士观”,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可贵精神:科学家不能把科学研究变成追逐名利的手段,特别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更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 上一篇文章: 华人诺奖得主朱棣文哈佛大学超燃演讲:生命太短暂,不能空手过!

  • 下一篇文章: 袁隆平院士:要让他不下田除非田里没水稻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9]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51]

  • 徐向前军事文选笔记[99]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一生…[79]

  • 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世上没…[12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40]

  • 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38]

  •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的…[59]

  • 陈毅为中国围棋事业奠基[45]

  • 黄炎培:爱国民主人士建言…[51]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