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民族精神网 >> 文章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  
  科学大家:你是否还记得“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科学大家:你是否还记得“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06    更新时间:2019-04-09    文章录入:admin ]

 

 

1997330日,“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刻。然而,他所开创的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着——“机器人革命”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2017823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为了纪念这位机器人专家,小编整理了蒋先生的生平事迹以表怀念。

 

 

“生命总是有限的,但让有限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生命更有意义,这是我的夙愿。”——蒋新松

 

 

1峥嵘岁月初衷不改

蒋新松,193183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外,一幢紧靠长江边的青砖房里。母亲生下他时,家境贫寒。父亲蒋振庭在药铺当过学徒,在皮鞋店供过职,后来多数时间在外谋生挣钱养家。所以,蒋新松受母亲的培养、教育时间更长些。

母亲陆素文出身书香之家,蒋新松的名字就是母亲给起的。希望他从小像松树一样经得起风雨,长大成为栋梁之才。

年少的蒋新松聪明伶俐、好学不倦,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母亲就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这一句持之以恒,陪伴着蒋新松院士走过了人生中的峥嵘岁月与无数次跌宕起伏,见证了他在机器人领域立下的一个又一个丰碑。

1938年春,蒋新松姐弟5人随母亲从苏北又返回江阴,母亲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尽快读书。他进了城北小学,

一所创建于道光年间,有悠久历史的学堂。一入学校,蒋新松如鱼得水,最爱学的是数学。蒋新松在小学一直是拔尖的,三年级时经考试科科合格,直升五年级学习。10岁就小学毕业,考入当时县里最好的南菁中学。

1946年冬,当蒋新松正读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时,因家庭经济困难,父亲让他停学去挣钱糊口。母亲虽极力反对,父亲还是把他送纱厂当学徒,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压在心头,直到1948年因工厂解雇工人,他才回家,在亲友支持下又重返南菁中学,以优异成绩读完高中。

十几年寒窗,凭借着勤奋与聪颖,蒋新松如愿入学上海交通大学机电系。大学一年级刚读完,蒋新松被学校选中参加华东地区留苏预备生统考录取。他到北京留苏预备部刻苦学习准备。然而,1953年的一次全面体检发现他患了肺结核,痛失良机,6月他被派回原校学习。

沉重的打击虽然让他一时感到不知所措。

这时他得到了母亲的及时教诲和鼓舞,慢慢地他又恢复了对人生远大理想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学校学习中。他尤其注重大学的实习课,在电机厂、济南机床厂的毕业设计“多刀自动车床电器驱动系统”被评为“优”,1956年夏末拿到工企专业毕业证书,走上了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奉献的人生旅途。

 

 

2高瞻远瞩砥砺前行

大学毕业后,蒋新松就如愿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北京自动化所屠善澄领导下的小组负责数字计算机存储器研究。在天津东亚毛纺厂、石景山钢铁厂、兰州炼油厂等多项工业自动化工程中显露头角。

1965年他被调到沈阳自动化所的前身,当时的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利用十年时间在鞍钢工业自动化现场做出了突出成就。

蒋新松当时敏锐地捕捉到各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研究的信息,已预见到机器人的应用,将是一个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1977年,蒋新松在中科院自然科学规划大会上提出了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设想。在他和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被列入1978年至1985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发展规划。

1979年,蒋新松提出把“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应用”作为国家重点课题,并把“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作为最初的攻坚目标。

1980年开始,蒋新松担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走上领导岗位,使他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在开拓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和产业化建设,领导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实践经验。

198512月,由蒋新松任总设计师的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样机首航成功,1986年深潜成功。198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示教再现机器人。后通过引进创新研制出水深300米有缆水下机器人Recon—Ⅳ—SIA300,后又领导并参加了CR01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创建了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开放实验室。

1995年春,6000CR-01型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经中俄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研制成功。这一重要成果不仅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机器人研究强国的行列,而且使我国具有对除海沟以外的世界海洋97%面积的海域进行详细探测的能力。

作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的首席科学家,蒋新松还卓有成效地指挥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攻关。在蒋新松的领导下,我国在CIMS领域,从一无所有到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特种机器人也从几乎空白发展到今天令人瞩目的水平,成绩斐然。

 

 

3精神灯塔涓涓细流

回顾蒋新松的人生生涯,——作为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他知人善任,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他注意培养青年人,他主持工作时,3名副所长平均年龄44岁;有4个研究室的副主任不到35岁;三分之一的课题组由青年人挑大梁。人们由衷地被他的人品、学识、才干折服。

——作为学者,他不失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和痴迷,有时边想问题边干家务,灵感来了,地扫了一半又回到计算机前。

他爱音乐、爱摄影、爱生活、爱家人。

春节时,他用这样的献辞向辽宁省各界人士拜年:“科学事业是豪迈的事业,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探索、追求和攀登。

科学应是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而不应是作为一种晋升的台阶,有了伟大的目的,才能产生持久的百折不挠的毅力。

——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老蒋作风民主,决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给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雨过天晴,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

他反倒很欣赏你的坚强。

——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做敢为。一个“8 6 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有时我和他也争论,

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相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学生敬畏,同事敬佩,领导敬重,一代宗师蒋新松,以大海般的胸怀,无私无畏的风貌,坦荡率直的人格,统帅8 6 3”一支人马,取得了赫赫战功。他像永不疲倦的大海,为了祖国和科学“活着干,死了算!”

蒋新松有句口头禅:“科学工作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就是长寿有什么用!”

为了加倍的奉献,蒋新松用加倍的时间汲取知识。与他一同出差的同事,每天早上起来都看到上铺的蒋新松歪着脖子看书学习。同屋的8 6 3”专家晚上1 2时还看他写东西,等到凌晨4时醒来的时候,老蒋却说:“已经睡过了”。现在已是年轻的室主任的这位蒋新松的高足,今天深有感慨地说:“蒋老师求知、治学孜孜不倦,他都60多岁的人了,比我们小伙子都努力。”

1982年,为了观测一项国防试验,国家用大量的外汇购进一台洋设备,但真正观测时却没有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设备好。可有谁知道,为了争这口气,刚当所长的蒋新松倾其全所仅有的5万元,购买元器件,他还亲赴山东参战,亲自操起电烙铁整天整夜地干。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报奖时,他把自己的名字从第一名中划掉;中科院一等奖的中型水下机器人项目报奖时,他又是把自己名字划掉,该项目组的同志拿到奖金时一致认为蒋所长理应同样拿一份,他却谢绝了。

他常说:“干事业,首先要心中有祖国母亲,这样才能产生对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才能战胜一切困苦”。几十年超出常人负荷的奋斗,使蒋新松在获得了辉煌事业成就的同时,也提前支付了自己的健康。

1994年,63岁的蒋新松从研究所岗位退下来,糖尿病、心脏病缠身,本该颐养天年,可他比以前更忙碌,东奔西跑。1996年,在蒋新松从事科技工作4 0周年之际,他写了一篇感怀文章:《祖国和科学,我心目中的依恋和追求》,揭示了他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是祖国和科学。

他认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我们要倡导一种精神,作为自我约束的一种道德规范。“公正、献身、创新、求实、协作十个字”作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1997315日,他向国家科委领导送上20万字的研究报告,这是他一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他提出了对企业进行重组,大力推广CIMS,搞活大中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建议。

忧国忧民的蒋新松院士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生命之舟被理想的风帆推向胜利的彼岸,他没想到,这像百米冲刺一样的工作节奏,正把他的生命推向终点。1997329日清晨,又是那盏灯最先亮起。有早起工作习惯的蒋新松灯下用计算机修改关于我国制造业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报告。按计划这天利用周末,蒋新松受中国工程院委托去鞍山钢铁公司帮助咨询技改工作。

所办主任王刚7点钟带车来到家属楼,平时都是蒋新松准时在楼下等车,今天没见他下楼,王刚急忙上楼。只见由家人扶持正走出家门的蒋新松,满头大汗,手捂住胸口:“送我去医院”。众人扶他一步步走下几十级楼梯,躺进卧车后座,汽车向医院疾驶而去。下午病情似乎进一步缓解的老院士问医生:“我何时能出院?”他拉着沈阳自动化所王天然所长的手,

想介绍自己一年多来研究大中企业全球化敏捷生产体系的情况,被医生劝阻。是夜,他睡得尚安稳。

1997330日,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在沈阳逝世。

 

 

今日科协改编综合自:中国工程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共产党员》、新华网、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媒体或网站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蒋新松的精神和品格

  • 下一篇文章: 蒋新松:打造中国水下的“变形金刚”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张文木:毛泽东是这样看原…[68]

  • 侯外庐西大治校[56]

  • 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侯…[57]

  • 张岂之:史念海先生的学术…[63]

  • 毛泽东:“应当有中国的李…[72]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王世真:握紧命运的缰绳[16]

  • 王世真:要做开创性的事[21]

  • “核医学之父”王世真[21]

  • 中国核医学之父王世真院士…[22]

  • 陈达:心远愈知宇宙宽[23]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中华民族精神网
        站长:谢昭武 QQ:314877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