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大家丁肇中

大家丁肇中

作者:佚名    转贴自:《亚洲新闻人物》    点击数:288


 

丁肇中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几乎具有明星般的“魔力”。他的行为、他的言语都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这位以70高龄仍活跃在国际实验物理界前沿、领导和主持着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实验的物理学大师的了解,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所具有的大家风范。

 

编者按:已届105岁的诺贝尔奖,每年颁发前后一直吸引着全球众多的目光。迄今为止,曾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而中国内地尚未有人享此殊荣。于是,丁肇中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是他令华夏语言第一次在诺贝尔领奖大厅响起。

 

 

丁肇中19361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1959年密歇根大学毕业。1960年、1962年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即第四种夸克的束缚态,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1975年以来,他多次应邀来中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1994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现在则主要致力于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在宇宙空间直接探测反物质。

 

AMS实验首席科学家

 

虽然已年过古稀,丁肇中至今仍奋战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第一线,领导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科学家、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争分夺秒加紧阿尔法磁谱仪(AMS)的研制工作。

AMS是一种宇宙粒子探测器,实验目的在于探测太空中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及粒子物理的相关理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使用磁谱仪进行粒子物理研究。这一大胆设想,正是由丁肇中在十多年前提出的。

这个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证明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对的,199862日,AMS—01号搭载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完成了10天运行。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整个设计原理是对的。第二部分是飞行,AMS—02号将在2008年被美国航天飞机送入国际空间站,运行35年。现在还在组装阶段。这是在国际空间站中进行的惟一的大型空间探索实验。

新阿尔发磁谱仪将于2008年升空,寻找反物质,如果能够找到,丁肇中的实验室会怎么样,如果找不到又将怎么样?

对此,丁肇中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不问结果。“这个实验可以说代表人类上天的一个进步,因为在这以前,从来没有人能把磁铁放在天上寻找这一类东西。现在绝大多数的理论认为这种实验是很困难的,这是理论物理学家的意见。实验物理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跟我以前所做的实验一样,我过去40年所做的实验几乎没有一个实验不是所有人都反对的。而所有实验的结果做出来的就和原来想象的不一样。”

丁肇中认为,作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最主要的任务是小心谨慎地把实验做好,不能用已经有的成见来推测。“我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只是用最大的努力把实验做好。我想这个实验做好以后,不管有什么结果,以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能再做这样的实验。”

 

中国情结

 

虽然出生在美国,拿着美国护照,但在丁肇中心中,他永远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的。

丁肇中因为发现了构成物质的第四种基本粒子——J粒子,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仪式上,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发表演讲,使华夏语言第一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响起。

20026月,在距第一次回归故里17年后,丁肇中又一次踏上了故乡山东日照的土地。海滨金色的沙滩上,他深情地抓起一把沙子,用手指来回揉搓着说:“这沙子比夏威夷的还要好……”最令丁肇中动情的莫过于参拜祖居、祭谒祖墓。在祖父坟前,丁肇中说:“真应该把儿子带回来,让他看看家乡,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儿。”

丁肇中对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一直十分关心。从1975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回国访问、讲学,30年来从未间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二年,1977年的夏天,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来华,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邓小平对丁肇中说,中国发展高能物理急需培养一批实验人才,希望派中国科学家参加丁肇中的实验组。丁肇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双方最后商定中国每年派10人参加他在德国汉堡的马克·杰实验组,这也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开展大型科学合作。在丁肇中的具体指导下,198810月,一座大型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北京西北郊建成。如今,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做物理实验的科技人员,大多数都在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工作和学习过。

在目前丁肇中主持的AMS计划中,中国的科学家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AMS-01号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承担了核心部件——永磁体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而正在研制中的AMS-02号,要将它的主体永磁铁更换为超导磁铁,中国科学家继续参与一部分工作。在AMS—02项目中,除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是第一所加盟的中国院校,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也加入进来,2004年又新添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两所院校。确保探测器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热控制系统被丁肇中称为“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将这一重任交与中山大学年轻的许宁生团队承担。

 

不知为不知

 

对丁肇中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回答提问时,丁肇中有个口头禅“不知道”。200411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丁肇中教授回答“不知道”时,态度诚恳,绝非故弄玄虚或“卖关子”。这位大科学家曾解释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能说知道,不能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特别是像丁肇中这样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响的科学家,如果在学术上没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对一些问题凭“想当然”表态,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样,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面子,还有更可贵的品质和人格,还会给人类科学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