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真正的工匠精神!六十年前中国“电焊王”震惊世界!

真正的工匠精神!六十年前中国“电焊王”震惊世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搜狐    点击数:443


 

 

1959年,江南造船厂万吨水压机工作大队成立,水压机进入了困难、紧张的制造阶段。

在正式建造万吨水压机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总结,说的是在制造阶段一共要闯过“金、木、水、火、电”五关。“金”指的是特大件金属的切削,“木”是用楞木解决重件起重运输的问题,“水”是水压机试验,“火”呢,则是指的热处理。“电”是大件的电渣焊。在落后的设备条件下,这每一关都是靠着江南工人的土办法、穷办法和巧办法闯过去的,每一关都凝结着设计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智慧和不服输的干劲。咱们先说说“电”这一关。

因为缺乏相应的锻压设备,水压机的大型铸锻件都要靠铸钢件和比砖头还要厚的钢板拼焊而成。立柱和横梁的焊缝又很厚,结构十分复杂,传统的电弧焊接根本力不从心。

正在大家犯愁的时候,青年技术员宋大有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种叫“电渣焊”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焊接大厚度的焊缝,而且效率高、质量好。他把这个方法一说,厂里的工人们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很快成立了电渣焊研究室,室主任名叫唐应斌,是个有着30多年焊接经验的老工人,在江南厂有“电焊大王”之称。

在宋大有等人的帮助下,唐应斌在120吨水压机的样机上反复试验,反复改进。当时的江南造船厂到处堆着钢板,就像一个大实验室。

总重300吨的下横梁,是用100多块厚钢板拼接起来的,焊缝横竖交错,异常复杂,要求焊工在10米长、8米宽的平面上进行焊接和热处理,变形不超过20毫米。在江南厂工人的无数次试验和摸索下,变形竟然只有10毫米。电渣焊,这项在国外尚属前沿的技术,被江南工人成功攻克,引起了国外的注意。而且,我们的电渣焊缝长达3公里,是当时在实际应用中最长的。宋大有和唐应斌写了学术论文,唐应斌还应邀到法国巴黎第18届国际焊接年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周总理还亲自接见了唐应斌,这就是当时的照片。

焊接起来的大锻件也只是个毛坯,要把它加工成形,还要用机床加工切削,就是过“金”这一关。三座横梁各有十米长、八米宽的平面要加工,单靠江南的几台移动式铣床和几根简易镗排,有人估计,仅下横梁一个平面,就要六十个工人干上三个月。而当时的进度要求是一个月。

按照一般的做法,工件是放到机床上加工,江南工人反其道行之,干脆把机床搬到工件上,几台移动式土铣床在巨大的横梁上同时切削。这个方法,是外号“袁大刀”的工人工程师袁章根的发明,它还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做“蚂蚁啃骨头”。

骨头不仅要能啃得动,还要啃得精。三座横梁上一共有十二个立柱孔,要求是在同一直线上误差不超过0.7毫米,超过偏差,整个万吨水压机就无法装配起来,对精度要求极高。袁章根他们,用四根镗排同时加工,一刀一刀地转,一面镗,一面测量调整。结果十二个孔的中心距都十分精确,后续安装也一次到位。

1959年,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奇缺,伙食只有用花菜叶制成的“光荣菜”和用玉米粉拌和的糙米饭。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们大都是饿着肚子作业。尽管如此,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当时物资奇缺,遭受封锁的情况下,江南工人“蚂蚁啃骨头”这些多少有些笨拙的土法子,在当时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更难的是到了19608月,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周恩来总理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很多基建项目随之下马,江南造船厂的万吨水压机项目也在其中。而此时,整个水压机研制的工作量完成近70%左右,已花费的研制经费有1400万元,如果项目下马,这台水压机的研制工作就可能前功尽弃。

196010月,万吨水压机总设计师沈鸿大病初愈,当听到水压机有下马之议,十分焦急,马上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汇报水压机项目的进展情况,请求拨款保证工程继续。周总理收到信后,高度重视,他立即派人到现场勘查,查明情况属实后,很快批款800万元,挽救了这台差点夭折的水压机。

19611213日,万吨水压机开始总体安装。万吨水压机的46000多个零部件,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完成总装。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机械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协助下,对这个身高20余米,体重数千吨的“巨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应力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水压机各个部件正常运转,可以确保12800吨满负荷正常运转。

1962622日,万吨水压机开始试投产,经过两年的锻打作业,万吨水压机的质量完全合格。196412月,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胜利投产。万吨水压机的投入使用,迅速的使中国的工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如今已经五十六岁的它,还在上海重型机器厂的铸锻车间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