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宁津生留下的院士课

宁津生留下的院士课

作者:诸未静 王琦    转贴自:《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582


 

从不点名堂堂爆满,5院士继续“最奢侈基础课”

 

  春到江城,武汉大学的樱花盛放,宁津生院士却再也看不到了。3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于武汉逝世,享年88岁。他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该领域著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地之星”。

  在耀眼的学术成就之外,由他发起的,加上李德仁、陈俊勇、张祖勋、刘经南、龚健雅合共6位院士共同参与主讲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已持续二十余年,被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课堂从不点名,也不签到,但阶梯教室总是挤满了人,还有学生以集齐6位院士的签名为荣。

319日,武汉大学宁津生院士治丧委员会的一位联系人告诉南都记者,“宁老走了,但是5位院士还会继续坚持讲这一门课。”

 

大师讲“小课”二十余年,不点名签到却堂堂爆满

 

  有人曾成功拯救卫星,有人解决了世界百年难题,有人将地震救灾效率提升了数十倍,还有人奋战在第一线,保卫国家空间信息安全。包括宁津生院士在内的6位堪比“超级英雄”的院士,持续坚持给本科生上最基础的测绘课。

  如此“奢侈”的一门课,缘起于1996年宁津生的提议。从19979月正式开课至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坚持了二十多年。授课人员中始终有多位院士和知名教授,特别是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和龚健雅6位院士,坚持每人主讲一个章节。

  无论是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校长,还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始终站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他曾说,自己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才是校长。

  年届八旬的李德仁,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作为中国测绘遥感界唯一橫跨中科院、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三院士”,李德仁在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取得多项世界瞩目的突破,但他每年上半学期都会出现在本科生课堂上,与几位院士为大一学生共同主讲基础课《测绘学概论》。

  “全世界的老师都要讲课,如果不讲课,就不叫老师了。”他说。

  课堂不点名、不签到,每次开课,偌大的阶梯教室挤满了前来听课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这门课因此也成为武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飞飞(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刚来学校报到时,师兄师姐就告诉我,学院有个传统,几位大牛老师会亲自给我们上基础课。”

  飞飞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上院士基础课的情形:“老院士们讲的都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课堂氛围很好,很多要签名的”。毕业多年后,飞飞仍能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毕竟我们是老院士亲自教导过的学生”。

  “你所用的每一本教材的编写者,每天都站在讲台前给你授课,所有的科研大牛们都是本科生的课程导师,你想听什么,他们就给你们讲什么。”知乎上名为“在武大测绘学院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的话题下,有人这样说道。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负责本科生事务的王老师告诉南都记者,这门课从设立之初,一直都是由老院士主讲。“这是学校的传统,越是基础性的课,越应该由大牛来上,这是给大一新生打基础的课程,让他们对整个学科领域的基本理念、理论前沿有一个基本了解,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个向往。”

李德仁告诉南都记者,“给学生打好基础特别重要,测绘科学是研究什么的、有多大的作用、可以达到什么高度,然后告诉他们要达到那个高度,必须打好哪些基础、学好哪些专业课。不要等到高年级才后悔当时基础没打好,不知道会用到这儿来。”

 

课程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宁津生87岁时仍录制慕课

 

  二十余年间,听过这门《测绘学概论》课程的学生不计其数,很多学生临近毕业,还会再回到课堂上听听这门基础课。

  “让学生保持开阔眼界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感受这门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一进校门就接触到最高水平的教授。”李德仁告诉南都记者。

  尽管是一门基础课,每位院士在课前准备和课堂讲授上仍花费大量心血。

  作为主讲人之一,宁津生每次上课之前会做大量功课,收集国内外测绘学科当前最新研究成果,精心备课。他曾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要想在讲台上讲得好,就必须在台下做足功课,讲课才能游刃有余,就会受到学生欢迎,他们的收获也就越大。”

  上课时,李德仁会留心观察学生们的反应,来听课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年级专业,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不同。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晦涩难懂的原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李德仁有他的方法,通过引入具体事例,讲述原理的应用价值。

  课程另一位主讲人、被称为“中国GPS之父”、曾担任武大校长的刘经南院士认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应该从自己的探索欲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随时用手机上网查知识。

  “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教室是开放的,学生水平不同,所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很重要。”刘经南告诉南都记者,“要让学生面对最高水平的教授,让本科生一进来就感受到学术的良好氛围,能够终身受益。”

  据武汉大学介绍,除了授课阵容强大,这门基础课的教授内容和授课形式也一直走在前沿,授课教师每年都为课程注入新内容,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课程历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荣誉。

  2018年,87岁高龄的宁津生承担MOOC(慕课)课程建设项目,并亲自参加录制《测绘学概论》MOOC课程。当年1227日,当宁津生出现在武大MOOC项目考核会上时,在场的评委、专家和教师都被深深打动。

  “将《测绘学概论》录制成MOOC推向全社会,希望更多学子对测绘学感兴趣,进而投身测绘事业,为祖国的测绘事业做出贡献。”当时,宁津生的讲述多次被掌声打断。

  据武大测绘学院官网介绍,学校启动通识课建设时,宁津生便意识到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将《测绘学概论》作为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开放,学生人数从开始的600多人,扩大到2000多人。

MOOC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兴起时,宁津生又向学校提议,将《测绘学概论》推向MOOC平台让更多学生受益。当时他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国家需要,我还是会发挥我的余热。”

 

传统始于第一代学科奠基人,院士们将继续坚持讲下去

 

  院士们坚持给本科新生上基础课的传统,始于他们的老师。

  1956年,在珞珈山下汇聚了几乎全中国测绘学科的专业大师,在测绘学届第一代奠基人夏坚白(曾任同济大学校长、一级教授)、王之卓(曾任交通大学校长、一级教授)等人的带领下,该学科创造了许多世界瞩目的高水平成果。他们倡导教师“必须更好地加强基础课程”,“钻研尖端专业知识,编写教材,试行开课”,而他们指导的学生,也接过老师的教鞭,编写的《测绘学概论》多次再版,成为150多所高校的专业基础课本。

  第一代测绘学科奠基人培养的学生中,陈俊勇、刘先林、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然后又成为第二代学科带头人。而他们的学生,也正在为中国遥感测绘事业不懈奋斗。

  “传承是一代一代的,我当时也在本科生课堂得到了学术大家,包括一些院士、学部委员、一级教授的指导,对学科认识形成了开阔的视野,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代测绘奠基人的的风范。”刘经南说。

  2011年,李德仁的学生龚健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于李德仁的知遇之恩和敬佩之情,龚健雅溢于言表。

  他说,“遇到好的老师引导和指导是人生的幸运,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德仁老师相识,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和命运。”龚健雅也从导师手中接过教鞭,并成为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宁津生的博士生李建成在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消息传来,宁津生十分感慨,“在我所有的身份中,我最喜欢的是教师;我最得意的是,培养了学生李建成。”

  宁津生病逝后,319日,武汉大学宁津生院士治丧委员会的一位联系人告诉南都记者,“宁老走了,但是5位院士还会继续坚持讲这一门课。”

  李德仁曾告诉南都记者,“人力在传承,也会有更多年轻院士加入进来,这门课会在一代一代人手中传递下去。”

  事实上,就在去年,宁津生因身体状况欠佳,已将这门课的接力棒交到了他的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手中。

  就像宁津生在武大星湖旁题字的“经纬石”将长存一样,他领衔的“测绘学概论”课程,开拓发展的测绘事业,也将继续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