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做全中国最好的焊工”——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建二公司农民工贾向东

“做全中国最好的焊工”——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建二公司农民工贾向东

作者:佚名    转贴自:工人日报    点击数:554


 

 

“是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出彩的机会。”428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会议室里,新生代农民工贾向东身体挺得笔直,向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的成长历程。

这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焊工,只有30岁却已经实现了“做全中国最好焊工”的梦想。

23岁,他获得了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25岁,成为山西省生产技能A级专家,火电建设专家组组长;29岁,他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全国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状元桂冠;不到30岁,他已经两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完成的焊口超过5万道,相当于一个人完成了一座60万机组的焊口焊接任务,一次受检合格率超过99%,优良率超过99%

 

从送水工到技术工

 

1983年,贾向东出生在山西大同市天镇县浮沱店村。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十年九旱。

贾向东从小的梦想就是快点长大,走出农村,找份工作,学点技术,养家糊口。

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贾向东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进入山西电建二公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送水工。

2002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贾向东得知公司焊接工程处正在招收一批焊接工,立即报了名。“那时候,我只想找个活干,有口饭吃。”贾向东没想到,自己选择了一份责任重大的“苦差事”。

“既然选了这个专业就要认真干,咱们焊工偷不了奸、耍不了滑。”上岗培训的第一天,师傅范如杞就立下了规矩。这位当了30年焊工的老专家深知,电力机组建设快慢,质量好坏与焊工息息相关,每一道焊口都意味着一座电厂能否安全运行。

在刚进厂的年轻焊工中,贾向东话不多,干活也并不显眼。可过了几个月,师傅们发现,这个清秀腼腆的小伙子身上有着特殊的钻研劲儿。

培训时,他总是第一个走进操作间,最后一个走出操作间,练习时间最长的是他,用料最多的也是他。每天一双眼睛被电焊弧光“灼伤”,红肿得像两只桃子。晚上,工友们看电视、玩扑克,他却趴在宿舍的床上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天,再把不懂的问题带到现场向师傅求教,学习资料摞起来足有一尺高,焊接专业书被翻烂了好几本。

平焊、立焊、横焊、仰焊,贾向东一项一项地学;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地练。火花打在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疤痕,可他从不叫苦喊累,“不管干啥,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有付出才有回报”。

2004年,贾向东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司破格晋升为高压焊工。从低压焊工到高压焊工,这个过程大多数人需要5年,贾向东只用了两年。

 

从小学徒到免检焊工

 

一个姿势要保持一整天,在有些空间狭小的作业场所,常常直不起腰;冬天,在几十米高的锅炉上干活,寒风打在脸上像被针扎,手冻得僵硬甚至握不住沉重的焊把;夏天,焊枪喷出的火焰有200多摄氏度,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身上“蒸桑拿”……

焊工,被看作“努力不长智,费力不露脸”的工种,可贾向东却乐在其中,把每项工作看作完成一件作品。

几百名焊工同时作业,同样穿着白色工装、带着防护面具,老师傅们却一眼看出了贾向东的不同。许多焊工完成任务后,会立即到一旁休息,而贾向东却总留在现场,把焊缝仔细再看一遍,寻找自己的不足。

在工友和师傅中,贾向东有个绰号——“好问焊工”。平日少言寡语的他,一说起焊接便打开了话匣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三番五次向老师傅请教。

干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更让贾向东在全公司出了名。

有一次,贾向东正仰脸焊接,一大块火红的焊渣掉在了防护服上。专注焊缝的他一开始并没察觉,等感到肚皮发烫时,厚厚的衣服已经烧出一个碗口大小的洞。贾向东知道,长出一口气或手臂哆嗦一下,都会影响焊缝整体质量。于是,他只轻轻弹掉衣服上的焊渣,忍痛继续完成焊接。

11年里,贾向东先后参加了国家“西电东送”等十多座工程建设,他参与安装焊接的电厂装机总容量达177万千瓦。他被业主誉为“信得过焊工”、“免检焊工”。

 

从有心人到“金牌工人”

 

看着勤学苦练的贾向东,工友们开玩笑说:“小贾瘦成了‘玉米秆’,小脸烤成了‘土豆皮’。”

师傅范如杞却说:“这小伙子是个有心人,日后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好焊工。”

果然,2005年,贾向东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首届焊工比赛,一举获得第一名。第二年,年仅23岁的他又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被破格晋升为技师职业资格。

2009年,他出人意料地夺得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第二名;2011年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技术院生产技能一级专家、山西十大“金牌工人”。

2012年,已经带徒弟的贾向东又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听说今年参赛人数最多,能保持第二名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争第一怕不容易……”范如杞担心贾向东一时失手砸了招牌。

“让我再试试!”贾向东下定决心。

每天清晨,工友们走进车间就能看到贾向东在操作间里挥汗如雨的背影,听到铁锤、扁铲的敲打声,焊花落地的哧哧声。最多时,他一天用掉了200多根焊条。一个多月的训练,贾向东瘦了七八斤,两只手被电弧高温灼烫得红肿。

2012822日,焊工决赛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4名焊接高手参赛。其中,就有贾向东和同事李倩。

3天,范如杞收到贾向东的短信:“师傅,比武成绩出来了,我第一,李倩第二。”

短短一行字,这位老焊工看了一遍又一遍:“小贾替我们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坐上全国焊接领域‘头把交椅’!”

从一个找活儿干的农民工,到成为企业珍视的宝贵人才;从学徒工,到同行艳羡的焊接冠军、全国劳动模范……如今,贾向东依然在一线当着焊工。每完成一件焊活,他都会认真敲上自己的编号——“126”。

“每一道焊缝,都是一条‘生命线’,焊一道就要合格一道。”贾向东说:“无论什么工作,要干就干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