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活出真实的自我

活出真实的自我

作者:翟羽佳    转贴自:凯迪 http://www.cat898.com    点击数:1437


  
  伊拉克战争期间,记者采访美国士兵现在最想干什么?一士兵说:“一想在战争中干点事;二想回家。”前些天,一位美国女兵牺牲,女兵的母亲哭喊:“为什么要战争?为什么要我的孩子去送命?”越南战争期间,一些家长游行示威,高喊“让我们的孩子回来”的口号。
  面对美国人的坦诚,我们也想起了我们的报道,如果采访战士,不管是战争,还是抗险,他们总是情绪急昂说:“用生命来捍卫国家、人民的利益。”如果战士牺牲,我们的镜头一律是首长前往安慰,而多数战士家长不是默不作声,就是唱高调。
  两下比较,就不难看出谁生活在感情的虚伪中?还是谁生活真实感情中?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活出真感情,活出真实来。生活在虚伪的世界是痛苦的、压抑的,但也是扭曲的。
  中西方文化之差异嘛以及自由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的家人,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上战场而只能默默承受,或言不由衷地感谢政府的“培养”。可是,美国的家人就不同了,他们可能在真实感情驱使下,抗议和指责政府发动战争,进而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尽快结束战争。
  伊拉克战争,在采访了两名阵亡士兵的家人时,希望能听到一些“我为我孩子感到骄傲”之类的豪言壮语的记者,听到却是家人撕心列肺的斥责和控诉。一位烈士的爷爷听到孙子死亡后说:“自己在路上每开一英里,心中的愤怒就增加一分。”烈士的奶奶更是怒不可遏,说:“我宁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只会躲在我怀里的懦夫,也不要做布什的什么英雄。”他们回忆孩子入伍时的情形说:“(孙子)决不是想参加战斗,并不想成为一名战斗人员”。“他打电话来说‘妈妈,我不想去打仗’……”另一名阵亡士兵的姐姐抗议说:“我们对家人的死当然很在乎……”烈士的爷爷责怪说“你知道,我并不了解这场战争,但我从心底里相信,这场战争不该这么打下去了。因为如果布什他们指挥得好的话,我的孩子现在还好好的活着。”
  没有人不恐惧死亡,也没有人在亲人死亡之后豪情满怀。在切肤伤面前,人们可说出“豪言壮语”,但是,谁也掩盖不了内心哀痛。可是,在一个长期没有自由的环境里,人们的情感和悲伤也达上政治的烙印。痛了不敢哭,乐了不敢笑,更为可怕地是痛了要大笑,乐了却要大哭。可是,在一个政治压倒一切的社会,无不打上政治的烙印,情感的流露也不例外。“哭笑”不能自主,情感也不能真实流露,这是社会对人性的深度摧残的必然。
  痛了你就哭,乐了你就笑,累了你就说,苦了你就道。憋闷在心,已是违反人的天性。如果连自己的感情也要别人支配的话,那就是双倍地违反人的天性。别人可以限制的你人身,可以限制你的自由,可是只要你自己还是你自己,就没有人能限制内心的喜怒哀乐。前集权时代,哈维尔号召人们要“心口一致”。当今世界,老翟呼吁人们不仅要“口心一致”,而且还要“活出情感的真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