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咱总是心太软

咱总是心太软

作者:翟羽佳    转贴自:凯迪网络    点击数:1102


  
  “咱总是心太软,心太软……”这是歌曲《心太软》里歌词,经台湾歌手任贤齐一唱,于是很快流行了起来。听得有滋有味之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哼几句。等哼哼过后,便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儿。
  咱总是心太软,在爱情方面,或许是个优点,如果在正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为政心太软,往往导致政治腐败,权势者横行不法。执法心太软,往往使黑白颠倒,放纵罪犯。社会心太软,往往造成正气不足,邪气上升,道德沦丧。只要在正事上心太软,没有不坏事的。
  齐桓公对易牙、刁竖、开方等佞臣“心太软”,导致奸臣当道,国家内乱,自己也在悲惨中饿死,尸体生蛆也无人管。清乾隆对和坤心太软,结果和坤贪污受贿总额白银8亿两之多,相当于当时财政收入的十几倍。蒋介石对自己部下的腐败不管不问,结果失掉民心,葬送国民党。
  “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仁慈是好品德,但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心太软,不仅不是好事,而且是再坏不过的了。一时,一事,心太软,并不可怕,怕的就是“咱总是心太软”。为人心太软,就可能干出“东郭救狼”“农夫悯蛇”的蠢事。
  寓言中的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一命,狼得救后以怨报德,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寓言《农夫和蛇》中的农夫把冻僵的蛇放在怀中给蛇取暖,蛇复活后,却把农夫咬死。
  社会心太软是培养罪恶的温床,是孕育腐败的土壤;老百姓对邪恶心慈手软,往往招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无端的灾祸。
  古人讲得好:“毒蛇在腕,壮士断臂”。为政切忌“心太软”。宋代的宰相范仲淹用人,无德无才者,一笔勾掉。富弼劝道:“免一官很容易,可丢官者一家会哭的!”范仲淹回答:“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在惩治腐败方面,如果心太软,让一个腐败分子高兴,那么必然导致一家欢乐万家愁,一家不哭万家哭。
  武则天用训劣马的方式,调教自己的干部。明太祖朱元璋采取扒皮等手段,打击贪污腐败分子。慈禧太后对杨乃武冤案的一百五十多名干部,杀的杀,关的关,革职的革职。毛泽东处决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导致解放后近三十年内很少有贪污现象。
  与古人相比,其实咱也总是心太软。湛江走私案,涉案人员如此之多,而受到刑事处分也不过少数几个人。被朱总理视为“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的荆江大堤,威胁和侵吞了数省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造成那么大的损失,至今未听说有那个人为此丢了脑袋。全国粮食亏空2000多亿元,查起来雷声大,处理起来确雨点小。对待集体违法乱纪采取“首犯轻办,网开一面”原则,执法上搞法不责众,无疑是对法治原则最大破坏。这种“心太软”,未免是对人民心太硬了。
  西安未央区法院的的一个颠倒黑白的判决,导致受害人袁印博一家三死二疯数人身心受害。而处理的结果也不过涉案法官待岗。南京白下区法院在全国率先实行办错案的法官一律下岗。把办错案的法官同无辜的工人一样对待,真是“心太软”的又一发明。
  近来,翻看古代法治史,古代制造冤假错案的也不少,但一旦查清,制造错案的始作俑者以及他们的包庇者,往往是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从来就没有待岗一说。在查处干部违法乱纪的方面,其实咱都不如武则天、慈禧太后老娘们!
  “惩前”未必能“毙后”,这种“治病”也未必能“救人”。为政心太软,古人尚且认为不可,我们焉何乐此不彼?!“总是心太软”的后果,最终要靠“心太硬”的铁石心肠来疗治。为国为政心太软,是妇人之仁,东郭之慈,悯蛇之举。
  看古书,听老戏,今人替古人掉眼泪;观今天,望现实,谁为未来着想!横批:咱不要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