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袁隆平接受央视专访:中国粮食还是不够吃的 农民不种就麻烦了

袁隆平接受央视专访:中国粮食还是不够吃的 农民不种就麻烦了

作者:佚名    转贴自:央视新闻移动网    点击数:1066


 

 

他把杂交水稻种到沙漠,种到盐碱地;他把杂交水稻种到非洲,种到全世界。

他曾说,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他曾说,按现在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面对面》将带你亲密接触我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即将90岁,他依然为梦想而忙碌。

记者:您过去说您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

袁隆平:现在90岁了。

记者:现在90岁的年龄多少岁的身体?

袁隆平:90岁的身体不行了。

记者:不能90岁吧?

袁隆平:今年8月份满90岁。

记者:这是您的办公室?

袁隆平:乱七八糟的。

记者:没有,我觉得很整齐。这么多书,您都看吗?

袁隆平:看的。

书桌上常备着两个放大镜

记者:放大镜,怎么是两个?

袁隆平:两个,一样的。

记者:换着用的?您还有个这么大的放大镜,这个平常用得多吗?

袁隆平:用得少。首先是眼镜,眼镜不行就放大镜。

即使早已超过了退休的年龄,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依然坚持到办公室“上班”,自从2015年卸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后,他现在的身份是该中心研究员,继续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年纪大了现在无法下田地了

 

记者:您现在还下田吗?

袁隆平:现在在田边上看,不下田了,下不了田了,下去了起不来的,特别是深的一脚踩下去,踩到这里,起不来的。

袁隆平:亲爱的非洲朋友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们来到长沙参加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我是杂交水稻研发人袁隆平。

这是不久前,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的一段英文致辞。在致辞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袁隆平:我很荣幸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研究发展杂交水稻,去克服粮食短缺问题,也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我们不久的将来达成目标。

 

 

“不流利”的英文致辞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也就是这段并不流利的英文致辞,上传到网络后迅速被广泛传播,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还在忙碌,重于泰山的一生。”,看到这段视频,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记者:您在网上用英文来致辞的那一段,很多人都竖大拇指。

袁隆平: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语,英文讲的就是破碎的英语。

记者:为什么您要用英文?其实中文也是可以的,在这样的研讨会的致辞上。

袁隆平:有外宾,用英文开会的时候,如果没有外宾就用中文,很多的外国人,做报告用英文好一点,免得他们去翻译。

 

 

杂交水稻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引来更多点赞的,是在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努力下,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记录,原来每公顷3吨的产量,目前已经刷新到了10.8吨。

记者:杂交水稻一般的品种在那已经提升了3倍的产量。

袁隆平:他们认为对解决他们粮食短缺问题会起很大作用,国家总统、总理都来看我们的超级稻,到我们中心来,有利比里亚,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到我们试验田看了之后非常高兴,他说:“你这么好的稻子,我们最高的产量当时还是前年讲的每公顷16吨。”他说:“这是天文数字。”

记者:可是把咱们这样的杂交水稻种到非洲那块土地上,难度大不大?

袁隆平:难度很大。

记者:在哪呢?

袁隆平:在哪里呢?因为非洲很多国家是穷国,我们去了要无偿支援,如果国家不立项我们负担不起。我们就帮他种还要出钱、出劳力什么东西。

 

 

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

 

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代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出承诺,每年派出青年科学家前往非洲相关国家,从事杂交水稻的科研、推广、普及工作,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提高粮食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记者:您让这种杂交水稻的技术世界共享为什么呢?

袁隆平:这是个好事情,为什么不让世界共享?为什么不让呢?

记者:因为您有一个梦想说:“让全球所有能种水稻的田,有一半都是杂交稻。”

袁隆平:全球有1亿6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8千万公顷,按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禾下乘凉梦”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败育稻开始,袁隆平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因为在这个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对于这位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来说,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记者:这两个梦想,您觉得您离哪个梦想更近一点?

袁隆平:两个梦想我们都在追逐,第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超级稻不断向高产冲刺。

记者:现在达到多高产?

袁隆平:最高达到每公顷18吨。

记者:已经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已经到了。

记者:这其实已经实现您之前那个目标了?

袁隆平:目标越来越接近。

记者:您希望它能高产到什么份上?

袁隆平:到20吨。

记者:20吨,又提高了,这个高度好像是没有尽头的?

袁隆平:这个是没有尽头的。

记者:20吨不封顶?

袁隆平:不封顶,不封顶。

 

 

一粒小小的粮食能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多次讲过,对于杂交水稻的梦想,源于他对饥饿的记忆。

记者:您曾经说过,一粒小小的粮食能绊倒一个大国。

袁隆平:那是,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就是粮食的重要性。

记者:好多人都说咱们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够吃了。

袁隆平:没有,中国,你想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我举个例子:大豆,大豆也是不够吃,我们中国人吃豆腐,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

记者: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

袁隆平: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担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青壮年很少去搞农业

 

因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关心农业,关心农民。但是,他发现,当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是让他感到忧心的一件事。

袁隆平:现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与粮价有关系,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粮价一高通货膨胀,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一涨其他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但是粮价跌不得,一跌谷贱伤农,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又有问题,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农民不种粮食就麻烦,问题很大,我总是很担忧的。

记者:担忧什么呢?

袁隆平:这个用工。我们的农民,现在青壮年很少去搞农业,都是老年人、妇女,叫作妇老农业,妇女和老年人,年轻人他都不搞农业去了。

用拓荒人精神来研发“海水稻”

从2012年开始,海水稻的研究成为袁隆平工作的重点。所谓“海水稻”,学术上称作“耐盐碱水稻”,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已开始研究。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他把海水稻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

记者:您为什么要用拓荒人的精神来去做这个海水稻?

袁隆平:因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程。我们国家耕地面积少,18亿亩红线,现在的耕田只有18亿亩,这个红线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个问题。现在唯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没有了,但是我们国家有前提,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其中能够种水稻的,有水淹的盐碱地将近2亿亩。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我们按最低产量算亩产300公斤,1亿亩就是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多养活1亿人口,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

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五大类主要类型盐碱地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地同时进行海水稻插秧。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按照袁隆平设定的目标,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

记者:您说八年您想推1亿亩,这个目标大不大?

袁隆平:八年累计可以达到1亿亩,这个数字估计估高了一点,我们想在八年之内每年能够推广一千万亩,好多年之后累计面积达到1亿亩就不错了。

 

 

身体虽渐不如昔仍在追求两个梦想

 

对于时间的逝去和身体的衰老,袁隆平流露出格外的豁达,而对于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更多的是紧迫感。《面对面》曾于2013年、2016年采访过袁隆平,在之前的两次采访中,因为听力不断下降,记者需要尽量靠近,并提高声音提问,而袁隆平则往往需要前倾身体才能听清问话。

袁隆平:我觉得我最近一段身体不行了,我原来很少感冒的,现在搞得不好就感冒,感冒。怎么搞的?免疫力下降了。原来讲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现在50岁的身体恐怕不行了,没有原来那么好了。

记者:所以得服老。

袁隆平:现在不行了,一下就感冒,一下就感冒。不行了,我是感到有点悲观的了。

目标: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记者:三年前您就说您在超级稻上的目标是高产,更高产,超高产。

袁隆平:是的。

记者:现在这个追求依然还是这些?

袁隆平:现在是超高产。

记者:您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袁隆平:对自己没有要求,就是这个要求: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覆盖全球梦,杂交稻。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袁隆平,即将90岁,但他依然为梦想而忙碌,仍然为我国水稻的研发、推广和创收而不断努力,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