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悦读和苦读

悦读和苦读

作者:竹梅老翁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628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苦读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人们对此并不陌生。无论是“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还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核心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仿佛不吃苦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读书,唯有吃尽苦头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即使在当今,不少中小学校教室都悬挂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条幅。在推崇“苦读”的年代,厚重、深奥的名著想必是读书人的必选书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文化时代到来,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也趋于多元化,特别是在商业力量的推动和裹挟下,所谓“悦读”的概念更是横空出世,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所谓“悦读”与苦读,如果只是读书人阅读时选择的两种方式和状态,我倒觉得无可厚非。毕竟,无论是“悦读”还是苦读,都只是通过书籍获取精神养分的途径。如果两种阅读方式都能读懂一本书,获取同样多的知识,何不以愉悦代痛苦呢?

  但当下,人们对“悦读”的推崇有过头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商业炒作中,出版商和书商一味炒作,打着“悦读”的幌子宣传推广一些肤浅、轻佻的新图书以牟利,特别是在一些解构、戏说历史的图书推广中,这种情形经常出现。此时的“悦读”,实际上成了浅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的代名词。

  实际上,虽然我们追求“悦读”的效果,但是在面对思想含量大、具有独创性的著作,或者是从事学术研究、培养思想和科研能力的阅读中,想要追求什么“悦读”,或轻轻松松就读完,实在是不大可能的。在追求理性认知和价值共鸣的过程中,阅读在本质上难免是一种枯燥甚至是痛苦的训练。有时,缓慢甚至痛苦的阅读,也是很多读书历程的必由之路。

  能够苦中作乐、取得“悦读”的效果当然是令人羡慕的,但如果能在苦读中获得阅读自觉,则标志着进入了读书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