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特质

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特质

作者:杨鸿玺    转贴自:草根网    点击数:1156


 

  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但不能不看到,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一、中美关系的竞争性骤显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0年前后,奥巴马政府为什么看上去连续刁难中国?中美关系短期内经历了如此的转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一面骤然突显?中美关系至此,奥巴马政府要负责任。某种程度上看,导致中美关系波折的最大偶然是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上台。如果共和党继续执政,未必会如此大张旗鼓对华发难。当然,中美关系如此波澜再起,更有来自美国方面的诸多主客观因素。

  奥巴马上台后内外交困、苦撑难局,急需转移注意力。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阴影继续笼罩美国,连绵“反恐”战争的巨额耗费、依然严重的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成堆的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但在国内推行的经济与社会改革举措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重重阻力,步履艰难。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朝鲜、也门、中东和谈等外交难题更是环环相扣,个个都难以解决。特别是奥巴马政治经验不足,其本人缺乏内政外交经验和历练,欠缺战略决断和胆识,缺乏解决朝核、伊朗核等重大问题的战略勇气和气魄,导致政策言行自相矛盾、使得诸多问题愈加棘手。

  面对更多更急迫的国内难题,奥巴马新近发表的总统国情咨文对外交事务所提了了,而是集中笔墨大谈如何克服美国面临的内政与经济、社会难题,足以说明解决这些问题之难。但很明显,奥巴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外交难题谈不上解决,面临重重的内外压力。同时,美国总统中期选举为期不远。这种情况下,政策立场缺乏连贯性,惯于左顾右盼、优柔寡断的奥巴马一反常态,不惜在中美关系上大做文章、挑动是非,借以赢得提高所谓支持率、取悦于军工利益集团,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国际舞台,几年来,美国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斗争绵绵无期,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也门的“反恐”战争处于僵持和胶着状态。大国关系方面,美国没有忘记继续遏制俄罗斯,希望俄罗斯继续弱化和分裂,消除其战略威胁,但美国与俄罗斯持续进行的战略博弈一时无法取胜,反而不时遭遇令人沮丧的挫折。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上下充满焦躁情绪。奥巴马向中国连续施压,意在推卸、转移其制造国际热点与难题的责任,要中国为其重大错误和外交难题买单。

  美国与朝鲜、伊朗关系的恶化,朝核、伊朗核问题的拖延僵持,含有双重标准的国际“反恐”战争失败与困局,都与美国政府的最初发端直接相关,美国政府应当负根本的责任。但奥巴马政府没有反思前任的因果倒置和失策,没有拿出战略决心真正修正前任的错误、彻底改善与朝、伊两国的关系,反而继续延续前任轨迹,一方面向朝伊两国施压、不断威胁制裁,同时要求中国为其错误买单、为其解套。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可以促和但不会为霸权主义的错误承担责任。这让奥巴马政府感到不爽。

  同时,几年下来,美国猛然发现中国与美国的距离日益拉近,他们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追赶和崛起的速度太快、势头太强,已经威胁到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无疑让美国上下颇感不适。因此,美国要想方设法延缓、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美国和西方阵营的惯用手法还包括不断制造和利用所谓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以及“法轮功”等问题来干扰中国的稳定、发展与统一,更惯于利用延续几十年的台湾问题来拨弄中国人民心中的痛,妄图利用台湾这一“不沉的航空母舰”来制衡中国、消耗中国。综合利用各种问题企图延缓中国统一进程、延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尽管中国不必过于敏感,但美国维持并加强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当然也有为包抄中国布置棋局的一面。

  近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方面集中“反恐”战争并遏制俄罗斯复兴势头,同时通过殚心竭虑炮制的“石油峰值论”来从中国手中套购了巨额的美元储备,还通过美元一再贬值、一再逼迫人民币升值来剥夺中国辛苦积攒的2万多亿血汗美元储备。继而又通过炒作所谓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大力推进“碳减排”来延缓甚至打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减排、增强效益对于提升发展质量当然是有利的,但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分迷信这些奇谈怪论,恐怕是要上当受骗的,中国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多了一根弦。美国和西方阵营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遭遇失败,当然心中悻悻然,对中国的鲜明立场充满恼恨。

  二、中美关系继续发展,仍伴有两面性

  中美关系短期内经历了如此的转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一面突显?中美关系至此,奥巴马政府要负责任。中美关系如此波澜再起,更有来自美国方面的诸多主客观因素。

  奥巴马上台后内外交困、苦撑难局,急需转移注意力。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阴影继续笼罩美国,连绵“反恐”战争的巨额耗费、依然严重的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成堆的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但在国内推行的经济与社会改革举措遭遇来自方方面面的重重阻力,步履艰难。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朝鲜、也门、中东和谈等外交难题更是环环相扣,个个都难以解决。特别是奥巴马政治经验不足,其本人缺乏内政外交经验和历练,欠缺战略决断和胆识,缺乏解决朝核、伊朗核等重大问题的战略勇气和气魄,导致政策言行自相矛盾、使得诸多问题愈加棘手。

  面对更多更急迫的国内难题,奥巴马新近发表的总统国情咨文对外交事务所提了了,而是集中笔墨大谈如何克服美国面临的内政与经济、社会难题,足以说明解决这些问题之难。但很明显,奥巴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外交难题更谈不上解决,面临重重的内外压力。同时,美国总统中期选举为期不远。这种情况下,政策立场缺乏连贯性,惯于左顾右盼、优柔寡断的奥巴马一反常态,不惜在中美关系上大做文章、挑动是非,借以赢得提高所谓支持率、取悦于军工利益集团,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国际舞台,几年来,美国与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斗争绵绵无期,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也门的“反恐”战争处于僵持和胶着状态。大国关系方面,美国没有忘记继续遏制俄罗斯,希望俄罗斯继续弱化和分裂,消除其战略威胁,但美国与俄罗斯持续进行的战略博弈一时无法取胜,反而不时遭遇令人沮丧的挫折。美国政府以及美国上下充满焦躁情绪。奥巴马向中国连续施压,意在推卸、转移其制造国际热点与难题的责任,要中国为其重大错误和外交难题买单。

  美国与朝鲜、伊朗关系的恶化,朝核、伊朗核问题的拖延僵持,含有双重标准的国际“反恐”战争失败与困局,都与美国政府的最初发端直接相关,美国政府应当负根本的责任。但奥巴马政府没有反思前任的因果倒置和失策,没有拿出战略决心真正修正前任的错误、没有决心彻底改善与朝、伊两国的关系,反而继续延续前任轨迹,一方面向朝、伊两国施压、不断威胁制裁,同时要求中国为其错误买单、为其解套。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可以促和但不会为有关国家的霸权行径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这让奥巴马政府感到不爽。

  同时,几年下来,美国猛然发现中国与美国的距离在缩小,他们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追赶和崛起的速度太快、势头太强,已经威胁到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这无疑让美国上下颇感不适,感到有些焦急。因此,美国一些保守人士要想方设法延缓、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美国和西方阵营的惯用手法还包括不断制造和利用所谓“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以及“法轮功”等问题来干扰中国的稳定、发展与统一,更惯于利用延续几十年的台湾问题来拨弄中国人民心中的痛,妄图利用台湾这一“不沉的航空母舰”来制衡中国、消耗中国。综合利用各种问题企图延缓中国统一进程、延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尽管中国不必过于敏感,但美国维持并加强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诸国的关系,当然也有为包抄中国布置棋局的一面。

  近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方面集中“反恐”战争并遏制俄罗斯复兴势头,同时通过殚心竭虑炮制的“石油峰值论”来从中国手中套购了巨额的美元储备,还通过美元一再贬值、一再逼迫人民币升值来剥夺中国辛苦积攒的2万多亿血汗美元储备。继而又通过炒作所谓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大力推进“碳减排”来延缓甚至中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减排、增强效益对于提升发展质量当然是有利的,但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分迷信这些奇谈怪论,恐怕是要上当受骗的,中国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多了一根弦。美国和西方阵营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遭遇失败,当然心中悻悻然,对中国的鲜明立场充满恼恨。

  2010年3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表示,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总体看,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基础仍在,两国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两国政府仍希望关系顺利发展,美国政府尤其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要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原则底线,共同维护中美关系健康顺利向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等两位高官即将访华,说明美国寻求缓和对华关系,也说明了其中的利益密切关系。

  三、大国关系的自身规律与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向重视中美关系,致力于推动中美战略关系平稳健康持续发展。2012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40年前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以远见卓识果断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从那时起中国一直是看中对美关系的。1979年中美建交,更加坚定了这一势头。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于2012年2月访美。不久前习近平在接见基辛格等美国前政要时就中美关系发表热情洋溢而具有战略性的讲话,再次表明了中国政府一贯的对美态度。

  习近平副主席说,总结中美关系40年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中方希望美方正确判断中国战略意图与发展道路,深化彼此战略互信。中方愿同美方坦诚相待,为促进亚太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努力,同时希望美国正确判断和客观看待中国战略意图和发展道路,真正致力于同中国开展伙伴合作。

  的确,40年来,中美在经济、安全、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合作。中美经贸关系突飞猛进,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合作大大跨越双边范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核扩散等方面都保持着密切沟通。习近平呼吁中美在新形势下尊重彼此核心和重要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在平衡世界发展,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世界和平需要美中合作,美中合作比对抗好;双方应承认彼此的国家利益,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开展合作;不应让中美间的分歧失控,应找到建设性办法予以化解。

  然而,不能不看到,近2年来中美关系间的疙疙瘩瘩呈现上升势头。在政治、安全、经济等层面,美国对中国体现出的戒心、防范乃至对立情绪是不难看出的,一些保守的美国政客、智库学者或媒体人甚至以言行表达他们对中国强大的所谓担忧并进行遏制。类似事例很多。从美国政府对外政策转换看,奥巴马政府初步比较顺利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后,正在谋求推动2014年如期从阿富汗顺利脱身,在对伊朗不断加大制裁力度的同时力避陷入新的中东战争泥潭。与此同时,美国的重要关注点放到了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在中国周边的南海、东海等地域明暗发力,干扰中国的发展及安全维护。

  比如,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从以前的保罗?基廷,到罗伯特?威拉德,到帕特里克?沃尔什,到2012年1月20日刚刚上任的塞西尔?哈尼,对中国的防范和猜疑心态一直比较重。无论中国怎么解释和宣讲和平发展道路,他们总是以莫须有心态看待中国军队包括中国海军的走势,渲染所谓前途不确定性,而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令中国多数理性的有识之士感到有些可笑的同时颇感无奈,也不能不严肃思考这些动向。

  1月27日,已经高升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称,美中两军关系在战略层面一直持续。但在操作和战术层面,美中两军关系没有进展,其部分原因在于美中两军缺乏信任。威拉德认为,对于美军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亚太地区都充满挑战;美国继续努力与中国保持密切合作关系,这一关系不仅对地区,也对美中两国至关重要;期待着习近平副主席下月访美。其实,这样的表态是一个逻辑陷阱,不过是心理上的先下手为强和试图居高临下、先发制人而已。在研判中国对外战略方面,美国并非不懂,而是使用心理战术,不断地故意装作听不懂,用鼓噪和渲染达到限制中国、督促中国“透明”的目的。

  2012年美国进入大选年, “中国牌”惯常看来仍将成为美国选举的热点议题。政要们通过炒作该议题达到不同的目的,一些负面的指摘言论也就显得多一些,刺眼一些。与中国的和气和谐出发点不同,美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存在强烈的不安分心态,总是需要树立一个假想对手乃至假想敌,为美国在世界发挥影响、为国内军工财团扩张服务。但美国又不想因“走钢丝”失手而弄巧成拙、弄假成真,陷入自己制造的假想陷阱。因此选择较为温和理性的中国作为不断的炒作对象,显得有些顺利成章。目前从美国内外的一些迹象看,美国政界与军界、学界如果在此方面走得太远,的确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更多的不信任和对立情绪,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怀疑美国发展对华关系是否在偏离正常主轴,进而最终可能引发局部的战略误判。

  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已经有战略问题专家认为,美国的侵略性政策将迫使俄中团结。美国一些独立的媒体界人士指责政府要瓦解正常的国际生活,企图用这些威胁为增加军事开支找理由。美国经济和政治学家威廉?恩达尔等不少专家认为,对伊朗的经济政治压迫是政治妄想狂的表现,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对美国当前的全球政策表现得相当克制,但如果美国不加以克制将导致俄中走近,产生令美国后悔的战略组合。也有中国专家认为,美追求“绝对安全”是在逼迫中俄,中俄接近是美国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也是双方为了自身生存必需的战略选择;中俄不要被美欧反伊朗统一战线唬住,应构建欧亚大联盟阻止美国屠戮弱国;中国应重新审视不结盟政策,改变以经济视角、以和平愿望处理国际事务的做法,从大战略高度规划方向。

  当然,大国关系本质上拒绝危言耸听,它有其自身发展逻辑和规律,关键时刻它是相对清醒理性的。在一定限度内,它仍有其固有基础和理性,目前它还不会像上述专家说得那样严重。中美关系依然有其固有的良性轨道和基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继续发展,但不至于走向战略结盟。在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大国之间,不等边但相对稳定的三角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大国关系发展的常态。当然,仍要指出的是,前提是美国不要做得太出格。

  四、非敌非友:中美关系的基本特质

  2011年1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奥巴马借国情咨文之机,宣布其2012年总统大选竞选主轴:争取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以及“回归美国价值”,政策草案、公平 制度、回归美国价值与国家永续经营等成为主要内容。

  奥巴马强调,国家与经济奠基于负责与勤奋工作,人人享有公平机会并获应有所得;提出由美国制造业、本土能源、劳工技术训练与美国价值等4大支柱,建构国家永续经营建设的蓝图。此次国情咨文主要针对国会和美国民众,向国会阐明其恢复国家经济的能力,划定与共和党对手的政治辩论范围,同时向美民众表达其再次竞选的决心。为了赢得平民选民支持,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还要求富人至少交税30%。他表示,年收入过100万美元的人支付的税率不应少于30%。在对外政策方面,为表达美国的强硬立场,奥巴马表示伊朗核问题仍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为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美国将“不排除采取任何手段”。同时,奥巴马对伊拉克战争结束和本?拉登被击毙表示祝贺。

  在预料之中的是,奥巴马的国情咨文引发政治反对派的抨击。反对富人税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纷纷批评奥巴马谈论贫富不均问题是在分裂美国社会,是为连任做准备,但是对美国经济复苏毫无助益。共和党热门竞选人米特?罗姆尼在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数小时抢先评论称,“一位总统竟然利用国情咨文来分化富人和百姓,多么可耻。”罗姆尼指责奥巴马未能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失败地推出并浪费了总值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强加给美国人一套美国人并不想要的医疗改革方案。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博纳认为国情谘文无助经济。CNN也认为奥巴马在大选来临之时把自己的政治思路说得天花乱坠,但演说难以改善糟糕的经济形势,人们并不敢对他的计划抱有过多期望。

  客观而言,近月来美国经济有所好转,经济将是奥巴马可以利用的王牌之一。媒体普遍认为,2012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奥巴马的咨文与其是否能够成功连任息息相关,奥巴马必须兼顾平衡,照顾多方利益。尽管美国目前面对二战之后最高的大选年失业人数,但历史显示只要失业趋势获得改善,奥巴马胜出的机会就很高。而最关键的事,几年来共和党缺乏明星级号召力的候选人,客观上推高了民望处于任内最低点的奥巴马连任机会。目前在共和党内,罗姆尼在总得票数上占据优势,但此举在与民主党较量时象征性质意义大于实质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与前两份国情咨文相比,奥巴马在咨文中五次提到中国,口气也发生明显变化,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首先面临经济问题的奥巴马政府,每每将其与中国联系起来,奥巴马鼓动美国企业将就业机会从国外带回美国,指责中国不按规则行事,强调他增加了针对中国而提出的贸易案并收到效果,比如他说,我们阻止了蜂拥而来的中国轮胎,使一千多名美国人今天得以有工作。但我们还需再接再厉。他宣布建立一个贸易执法部门,专门负责调查所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强调自己不会将风能、太阳能或者高科技电池行业拱手让给中国或德国。

  更多的分析认为,奥巴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指责是出于大选造势,他反复结合美国内经济低迷并把颓废原因归咎于中国发展,反映了他为竞选造势的焦急心态。对此,中国需要进行关注但不能太当真。事实上,美国在华商界领袖已经对此咨文的涉华部分进行了有理有力的反驳。在奥巴马演讲尚未结束之际,代表近240家在华做生意的公司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就表达不满,尤其反对奥巴马提及的轮胎案。该委员会主席傅强恩发表声明认为,不同意对中国低端轮胎征收关税的举措会对美国就业和经济有任何积极影响,美国公司已从低端轮胎转向价值更高、反映我们生产和技术优势的产品上。傅强恩指,中国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长15%,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在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美国公司有多个选项,直接与中国谈判是处理美中商业问题的最好的第一方式。

  广泛地看,近来美国政要不时释放对华怀疑和不友好态度,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毫无必要的不自信和所谓焦虑。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同时强调将确保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全球的对手,不要对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里削减军事开支一事作出误判,美国仍会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投入战场,所有人都不要“把这一点搞混了”。同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评估文件”称“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从长期看,中国成为地区强国将有潜力以各种方式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安全,中国继续发展非对称手段抗衡美力量投送能力,中国在军力增长的同时须澄清战略意图。美军将继续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活动,通过维护与亚洲盟友及伙伴的关系,保持亚太地区稳定。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2012年1月10日在华盛顿表示,为应对中国经济军事能力增长可能发生对区域准入的限制,美国和亚太地区的盟友将共同推动一个国际行为规范准则,以确保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

  同时,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家和学者排除渲染成分,对中国的评价较为客观理性。2011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指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成为一场零和博弈。12月8日,来华出席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表示,中国完全不是美国的敌对方。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中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彼此经济利益紧密交织,有数百万人奔波来往于美中之间,美中关系与众不同,肯定不是“敌对关系”。她同时强调,美国“重返亚洲”说法不准确,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本身就是一个亚太地区的国家。但美国没有打算在亚洲遏制中国的意图。美国与老盟友澳大利亚加强了关系不是针对中国的,期待将来与中国也有类似的合作。

  2012年初,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客座学者马文?卡尔布客观地认为,中国不是苏联,美国没有必要与中国对抗。有人认为中国海军力量增强,反映了中国军队整体实力增强。中国公开声称对南中国海享有主权,在非洲的经济立足点日益扩大,在阿富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伊朗关系密切。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些举动都不能被理解成对美国的重要国家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至少现阶段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都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从一个经济弱者向一个经济发展引擎转变过程的合乎常理的延伸。中国的历史没有表明中国正在走战争道路,或者有意与美国竞争太平洋的控制权而发生大战。美国已经面临很多挑战,不需要设想和树立一个新敌人。中国在外交上和贸易上的确令美国头痛,但它不是苏联,没有对美国构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奥巴马总统自认为是外交上的现实主义者,他应该停止把中国设想为一个潜在的敌人,美国没有理由与中国对抗,却有充分的理由与之合作。

  中美关系具有两面性是事实,有矛盾和分歧也正常,但如果不断渲染并不实际的战略猜疑,将美国的权力建立在抵消和解构中国区域影响力的基础上,那么中美关系就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伤害中美关系的战略方向,最终可能导致战略误判。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是机遇而非挑战。美方要顺应时代潮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国军队。中方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2012年2月中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与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会见副总统拜登和其他美国高层官员,讨论广泛的双边关系、地区和全球问题。此次重要访问会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一个更稳定的积极基调,推动中美关系在既有基础上继往开来、稳健发展。

  五、中美竞合关系的平衡延续与发展

  中美两国尤其是两国人民性格总体朴实、直接和坦诚。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年来,两国之间不仅没有发生冲突和对抗,反而不断超越分歧,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两国之前并无世仇和对立情节,即便在世纪之交发生非常不愉快的重大事件,两国也都在非常清醒和积极地处理关系,求同存异、积极沟通、化险为夷、弱化分歧、强化基础和友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40年前率先融化中美坚冰的基辛格博士日前再度撰文称,中美之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但对抗性冲突是可以避免的。美国《世界政治评论》杂志2月20日载文认为,处于亚洲世纪的美国需要中国伙伴。

  尽管美国目前正在经济、金融、安全运筹等方面经历着困难和挑战,但美国在可见的几十年内毫无疑问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虽然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可能出现较快速地提升,但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人口数量庞大、环境与社会问题多多、安全战略性不强等弱点也说明,“超级大国”这一称号对中国而言,无疑具有不可承受之重。不论如何,中美之间经济量的变化会导致两国之间有一个相互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在这期间,两国尤其是美国难免对中国的经济总量感到丝丝酸溜溜的心理,中国也将对美国不时向中国发出的抵触情绪产生一些反抵触。但只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些反应其实都是正常的。本质而言,中美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具有无可匹敌的重大影响,中国也将继续发生日益积极而明显的影响。太平洋足够广阔,能够给中国和美国提供一个开展广泛的战略互动与合作的平台,中国不排斥美国并尊重美国在太平洋的历史与现实存在,美国更不应排斥中国并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太国家的正当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

  早在10多年前,美国所谓现实主义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就曾渲染中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越来越明显、日益迫近。这些言论无疑是危言耸听,事实证明这些压根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乃至对抗是不可想象的。这不仅是因为两国实力都达到了一定规模,也因为两国在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科技以及战略安全等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如果发生冲突,将导致两大块头迎头相撞并导致连接纽带撕裂,其后果不仅对两国,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国内一些年轻的有识之士以及著名智库都在清醒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及其影响。哈佛大学贝尔福中心研究助理温尼在CNN网页撰文指出,中国崛起让世界重心向亚洲移动,但“零和游戏”理论并不适用中美关系,国际社会足以容纳中国崛起和美国的领导地位。即便中国成为最大经济体,其人均GDP也只有美国的25%,而且连中国高层也承认中国的发展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以便不断完善。中国军方暂时无能力对抗美国,也无意与美国对抗,国际体系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如何在彼此竞争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取得平衡。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表报告认为30年内中美都不会出现冲突。曾有调查显示,1600名美国国际研究学者认为中美爆发战争的机会只有23%,属于偏低范畴。

  中国一方面要客观和泰然看待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所谓疑虑,同时也要认清,美国针对中国发出的许多猜疑和不自信言论其实是美国释放出的烟幕弹。美国真的衰落了吗?美国的军事力量、科技研发、政治体制运转优越性、文化风靡性传播等许多方面,真的不行了吗?美国在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真的被严重挑战吗?事实并非如此。是美国自己在炒作这些东西,久之周边国家和国际舆论就进行附和。其实,美国依然很强大,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自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霸权顶峰宝座以来,至少有8次美国衰落论的纷纷议论。但没有一次成为事实,每次过后美国都取得了新超越和新发展,美国以发展事实不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在此方面美国许多政要内心是非常明白的,他们之所以还是不断抛出自我贬低的美国衰落论,是对全美国上下进行自我激励,提高忧患意识;更是要试探所谓潜在对手的反应、试探日本等所谓盟友的忠诚。因此,中国也要保持清醒。

  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两国范围,影响整个世界。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都肩负着促进两国人民福祉的艰巨任务,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承载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希望与期待。在新形势下,中美尤其要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共同发挥建设性、负责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