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教育竞争力的标准

教育竞争力的标准

作者:许锡良    转贴自:凤凰博报    点击数:1490


 

 

教育竞争力分为国家教育的竞争力与个人教育的竞争力。国家教育的竞争力主要是指,国与国之间教育的优劣及活力程度存在的差异,从而形成的竞争力量。而个人教育竞争力是指一个人受到教育后在社会中竞争能力。一个良性社会,国家的教育竞争力与个人的教育竞争力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一个恶性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相反的。

国家教育的竞争力现在主要表现在教育对社会和谐幸福所起的作用,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所起的作用,对提高国家的形象所起的作用,尤其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所担负的作用。过去在政治意识形态的背景下,教育常常成为政府的工具,成为驯化人民,奴化百姓的工具,也成为增长经济,提高科技水平的工具。但是,在普世价值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的背景下,教育越来越强化提升个人幸福的作用,对社会而言,越来越强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强调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潜力的挖掘。应该说国家教育的竞争力与个人教育的竞争力越来越融合为一体。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常常容易达到国家教育与个人教育二者之间的一致。也就是说,个人的教育有竞争力,同时也意识着国家的教育有竞争力。一个国家的教育只有起到解放人,发挥个人潜能的作用的时候,国家才会相应地获得最大的竞争力。否则,个人受到不良教育,国家就会因个人的不良教育而受到损害。这就是个人与国家在教育上表现的不一致的地方。一般来说,只有自由开放,以人为本的国家才会达到这二者之间的一致性。

 

但是,在一个封闭的、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里常常却是另一回事。比如,中国古代的科举教育制度。就个人而言,如果要胜出就必须按照八股取士的规则来受教育,也就是必须把必考的经典《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才可能在考场上胜出。但是,这种教育规则下胜出的人,不便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也严重缺乏创造力,甚至也缺乏经世致用的能力。对社会,对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弱的竞争能力,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是强竞争力,因为一旦按照这个规则取士成功,则个人的生活面貌与社会地位就会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就是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这种改变无异于鲤鱼跳龙门。在一个封闭的古老帝国里,如果没有遇到敌国的挑衅,这还不会成为问题,因此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没有遇到敌国,特别是在没有遇到强劲的外来文明之前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也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得到延续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日益开放的信息化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下,如果个人教育竞争力与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存在着太大的差距,则不能够持久。比如说,中国现在仍然可以恢复科举,学生靠背诵《四书》、《五经》在考试中胜出,但是,这样胜出的学生拿到国际社会中去,在现代社会里却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但是一个人靠良好的记忆与勤奋的功夫把一个《四书》、《五经》背诵下来,不会有利于这些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就是出现了个人竞争力在特定范围内被扭曲畸形化的胜出效应。

  再把话题拉近一些,比如,我国现在的奥数金牌也不亚于奥运金牌了,搞了几十年,这股风愈演愈烈,可是搞到现在,当年那些获得奥数金牌的人,有许甚至连研究数学的兴趣都没有了,更不可能出什么数学大师。奥数本来是想提早发现数学拔尖人才,结果反而成了提早扼杀数学人才的软刀子。这种情况就是个人教育竞争力与国家教育竞争力出现完全相反的效应。毕竟,国家举办奥数比赛的本来目的不是让这些数学天才厌恶数学,而是希望他们提早被发现,及时得到有效的培养,但是却常常是事与愿违。

一个社会的教育良性程度,常常就是其人性化与个性化程度,只有人性化与个性化程度高了,这个教育最终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才会是有竞争力的。我们经常要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这既符合个人幸福标准,尊重人性,也符合社会与国家的标准。但是,如果颠倒过来,其后果就会非常严重。比如常常说什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结果把个人变成了国家利益的牺牲品,最后的结果就是个人牺牲了,国家利益也毁灭了。凡是打着国家利益来公开合法地侵害个人,要求个人作出牺牲,把个人当成工具的教育,最终不但损害了个人,而且也损害了国家与社会。在漫长的国家竞争之中,我们看到民主国家才具备持久而良好的竞争力。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时面对强大的法西斯德国与军国主义的日本,能够迅速地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并且打败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制度长期尊重个人的创造力,尊重人性,最后才使他们发挥出了超常的创造能量。最后这些个人的能量也无不变成了国家的竞争力。后来的美苏争霸过程中,失败的是看似更为庞大的苏联,而不是看似松散的美国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前者是为拿国家利益来侵害个人利益的,而后者却坚信,只有个人活得有个性,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前者动辄用集体主义来消除个性,以国家利益来损害个人的自由,后者以尊重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作为目标,结果,反而表现出空前的活力。美国是一个充分实现了个人创造能力与工作热情与国家竞争力高度一致的国家,这正是他们发达的重要原因。在那里,你的能力有多大,你的舞台就会有多大,在个人的充分自我实现的同时,是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繁荣。

在他们那里,教育也是以人性化为目标,比如,尊重人性,尊重人性的多样化,因为人性的多样化是社会多元的前提。教育的一切都是尊重人的。结果个人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掘。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这个应试教育在国内来看,是一场空前激烈的竞争,尤如一个惨烈的战场,其实拿出国与国的层面来看,这是没有竞争力的。国内的应试教育是一个零和博弈游戏。竞争的结果就是:你的胜利就是我的失败,你的宝贝,就是我的毒药。每年每个省里的北大清华录取人数是一个定数,你这个学校录取了一个,别的学校就少了一个。异常激烈的竞争,必然异化教育本身,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再加上,所考的东西是与人的创造活力相反的东西,也就是说激烈竞争胜出来的人,其实大多已经严重损害了人最有竞争力的创造力。这就是教育的竞争与社会需要及国家之间的竞争出现的脱节与矛盾的地方。应试教育的胜出者,却常常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更是国家的负担。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出来的人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反而有许多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一种教育在封闭与垄断的情况下,其恶劣的教育不会自动得到修正。如果没有垄断,教育竞争力弱,可以通过社会发展的淘汰与选择来更正,比如,你天天要求学生学那些根本被淘汰了的知识,然后利用强迫考试的方式,逼迫学生就范,并且表彰一批这种垃圾教育的胜出者,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学生及家长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这些东西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缺乏学习的热情,结果成了社会的负担,学校的优秀生成了社会的负担,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就是没有竞争力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在美国或者日本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通过全国性的反思,大家的努力及时得到更正,但是,在一个垄断封闭的中国社会,这种情况就不会得到改变,或者不会得到迅速的改变。这个过程,可以因为权力的野蛮干预,可以因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仍然坚持那种陈旧的教育,把学生通过考试,塞给他们许多垃圾,让他们失去学习与创造的热情,这样的古怪现象不会得到改变,而且会无限延续下去。因此,我们才看到,许多怪现象,明明是非常不合理的,明明是必须改正的,结果因为垄断的野蛮权力与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他们不但能够持续,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发展这种垃圾教育。因此垄断的教育不可能是良性的教育,垄断的教育也不可能是真正有竞争力的教育。教育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垄断。因为垄断阻断了教育的自我更新的途径,扼杀了自我更正的可能性。

中国的教育在垄断的情况下,即使是所谓的王牌学校,也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充充霸王,一旦走出去,就立即变得毫无生机与活力。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北大清华的国家投入大增的情况下,仍然沦落为世界二流,而且二流的位置尚且难保的重要原因。其实不仅中国的大学如此,中小学基础教育也如此。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基础教育自我陶醉,感觉良好,其实我国的基础教育可能比大学的命运更糟,只是因为大学与国际比较的机会更多,也更为显性一些。比如,大学可以拿诺贝尔奖比一比,可以拿重大的科学研究与尖端技术比一比,拿大师级人才数量与质量相比,但是,中小学校可以比的地方并不多,相反能够比的,只有像奥数,我们胜出的机会却大得多。却没有想过,我们把奥数奖牌太当一回事了,这与中国奥运拿奖牌其实是一个道理。不但是举国体制,产业运作,而且早就形成了一个教育政绩、教育利益集团的利益链条,而西方国家几乎从来不为奥数之类的比赛去特别准备,更没有特别训练,他们纯粹是把这个当成一个检验平时学习的手段,而且报名方式完全是自愿的,也就是他们不愿意把奥数之类的国际教育比赛当成一种谋求利益的工具,不希望让奥数之类的东西当成异化学生的工具,不让这个东西当成一种特别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胜出较多,并不能够说明我们的教育质量是比人家高的。相反,他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反倒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自信地走上社会,他们富有想像力与创造性,富有探索精神与学习的热情,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动手能力强,这些东西才是一个人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服务社会,获得个人幸福的重要因素,可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扼杀的也就是这些最为宝贵的东西。中国的教育还陷入在考试___背诵____升学一条龙的怪圈里。

但是,这个怪圈不仅仅是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够突破的。如果整个社会不一起来重视,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靠个人的努力会很快被淘汰出局。比如,你的学生不要求那样搞题海战术,不那么要求海量背诵,不去那样严格的作考试训练,那么,自然,你的学生就会被这样的严酷的考试制度淘汰出局,考不上大学,则因为没有像样的文凭而被社会特别是政府垄断的各行各业拒之门外,政府如果靠垄断制定一条准入标准:不是政府评估的211工程学校或者985学校毕业的就没有报名资格,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很快无法融入这个异化了的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是培养出来了一身本身,也无用武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千方百计选择留学,就是学成也不回国的重要原因。在一个垄断的教育制度下,有时教育还得从小培养学生的奴性才会在中国社会胜出,因为一个官本位社会,缺乏奴性的人无疑要被首先淘汰。但是,可惜的是,奴性常常与个性,也就是与创造性是格格不入的,一个社会的活力就是这样被扼杀的。甚至连计划生育出现的结果也是人口上的逆淘汰。也就是文化与资源越差的家庭,人口越多,文化与资源越好的家庭,人口越少。

最后的结论就是:教育竞争力的标准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胜出不是目的,如果竞争的标准出了问题,那么胜出的恰恰可能就是劣质的,做一个优秀的太监的前提是要阉割。在一个封闭的官本位社会,逆淘汰是最常见的现象。因此实现社会的自由、开放,公平竞争,法治规范,消除垄断,消除官本位社会,是个人教育幸福与国家综合实力双赢的前提条件。

 

 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