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失败是什么?

失败是什么?

作者:茂茂    转贴自:网易博客    点击数:1685


 

    上次写道,积极主动的要诀,在于培养自己对失败的容忍度。那么如何培养容忍度呢? 试想一下,我们容忍一天,容忍两天,我们真的能对失败能容忍一辈子吗?时间长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忍无可忍的。其实,“容忍”本身是个很消极的词。

    那如何做才会更好呢?我们要改变对失败的态度,从恐惧与担心,变成理解和容忍,最终变成喜悦与感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失败中幸福快乐的成长与前进。

    美国的爱迪生和台湾的星云大师,以他们的故事,为我们定义了对失败的态度。

    1. 失败就是成功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试了上万种材料,都失败了。有许多人嘲讽他说:”你这个疯子,快些放弃你那些什么发明吧!你作了这么多实验,都失败了。可见,上帝根本就没有分给你成功。”爱迪生反驳道:”我发明电灯,试了上万种材料作灯丝都不合适,这在你们眼里可能是失败,可在我眼里,这也是成功。至少,我证明了它们都不合适,这就是成功!”最终,他终于找到了钨,制成了电灯。

    谈到爱迪生的这个故事时,人们总以此来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却觉得,爱迪生的“失败就是成功”的快乐失败的观念,才真是无价之宝。正如爱迪生所讲,每一次失败都在证明某一条成功之路是不通的,而这正是缩小成功之路的搜索范围,也的确使我们距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回忆过去,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类似爱迪生的经历吗?比如很努力的工作,但由于方法或方向不对,结果却令人失望?花一分钟想一想。 那时,你是否很消极呢?展望未来,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是否可以学习爱迪生,以”失败就是成功”的观念快乐的看待它呢?

    2. 失败就是新机会

    台湾的佛教高僧星云大师在一篇名为的《难遭难遇》的文章写道

    “来台后,由于生性内向,故先投入佛教文化圈中,编辑佛教刊物,但以食宿无着,而改从事佛教教育工作。未久,却遭佛学院因故停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鼓起勇气,走入社会弘法。就在这种机缘下,我开始与大众广泛接触,养成我「以众为我」的习性,可谓「难遭难遇」。

    “二十五岁至三十岁时,多少国家邀我讲经弘法,但我因不懂英文,只得婉拒好意;多少寺院请我主持法会,我也因不擅梵呗唱诵,而辞却盛情。现在想想: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安心办道,专意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己志,这何尝不是一种「难遭难遇」的因缘呢!当时台湾寺庙囿于思想保守,不易接引青年学佛,欲培养佛教人才,唯有自设道场一途。佛光山,就是在这种理想下开辟而成。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有的困难阻挠、贫乏空无,无一不是「难遭难遇」的逆增上缘。 “

    失败有时就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折点。 很多故事告诉我们, 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是按自己最初的设计完成的,而是在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改朝换代时的开国将帅们,其中很多是因为生活被逼无奈而揭竿而起,而并非开始就想成就伟业。

    星云大师由于外界环境的恶化(食宿无着,佛学院因故停办),或自身条件的不允许(不懂英文,不擅梵呗唱诵), 造成了某种失败。但他并非抱怨,而是以难遭难遇的心情看待它,并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新的成功之路。

    对失败与困难采取感激的心情,看成难遭难遇的新机会,会使我们把眼光放在未来,更加努力的追求,分分秒秒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而不是对过去的经历耿耿于怀。

    回忆过去,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星云大师这样的经历吗?比如,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或公司,没有和喜欢的朋友在一起。 情非得已,你只能在不喜欢的学校学习,在不喜欢的公司上班,与不投机的人朝夕相处。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能以“难遭难遇”的心情来看待这种困境呢?你是否能在新的环境下认认真真的生活,快快乐乐的找到新的机会呢?

    如果能以爱迪生与星云大师的观点来看待失败的话,那么我们的生活真是天天快乐成功,到处都是新机会,永不可能真正的失败了。只要有了这种观念,我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探索新生活, 生活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