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文化在民

文化在民

作者:吴祚来    转贴自:东方早报    点击数:1317


 

 

7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成为国家第十一个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四川大学文化产业中心研究制定。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蔡尚伟、刘锐近日还在人民网撰文建议:建立全国性的部门间统筹协调机构,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真正建立以“政府主导、学术领头、基金支持、部门协作、企业操作”为原则的“官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模式。

国家对文化进行产业规划,应该是件令人高兴甚至兴奋的事情,因为,毕竟将文化提升到国家发展规划的层面来重视,它是对漠视文化发展的一次反正。但我们同时要思考的是,当国家真的动用巨大财力与人力来支持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各地政府又拿着待批的各种项目,排着队到有关部委攻关,将文化项目变成批文,将批文变成当地的经济效益?

当有人指出韩国的文化发展规划对韩国动漫发展作用巨大时,我们同时还要追问:日本的动漫是政府巨大投资产生出来的吗?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是政府投资的吗?近在眼前的北京七九八艺术区、宋庄艺术区更多的是艺术家们自发创建的超大型文化社区或文化产业区。

我们讲中国特色,从文化层面上讲中国特色,最能看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些本质性问题。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与文化高度发达繁荣,但当时并没有专家规划和政府投资。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尝不是如此?而唐代与宋代,则雅文化发达,唐诗宋词与绘画写就中华文化史上绚丽的一页。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总体如《诗经》中所划分的那样,风、雅、颂,民间文化、贵族文化、宫廷文化既泾渭分明,又互相交融,民间文化追求热闹场景,贵族文化追求审美情趣,宫廷文化多追求繁华铺陈,传统文化在自然生活中,可以说是常态地生长着,如果说国家的影响力,那也是帝王趣味的影响力,李世民喜欢书法绘画,民间与宫廷的绘画书法就会出现繁荣;慈禧喜欢京剧,京剧就会成为国剧,倾国倾城。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了30年,一些地方领导发现地方上既谈不上文化原创、文化继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艺术演出也日渐消失,民间文化成为看电视、看手机短信,雅文化则是事业单位的作家与艺术家们的圈内写作与娱乐,而官方文化呢,则是每逢重大节庆,组织艺术家或中小学生进行文艺宣传表演。留给历史的艺术代表作在哪儿?激动人心、令人荡气回肠的精品佳作又在哪里?当文化规划与文化产业概念提出来的时候,一些地方马上动作起来,因为这既有文化,又有产业;既有规划,又有项目。于是,各地请专家,批资金,弄项目,大干快上发展文化。用工业化的思维,开始运作文化。

传统概念上的文化在网络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异与位移,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已经萎缩,而基于网络传播的共享与互动的文化正成为主流,文化自创造、自分享的分众文化时代悄然来临。譬如博客写作与播客影像,譬如网络聊天与网络游戏,人们消费这样的文化样式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传统小说、诗歌、戏剧。

文化需要原创,需要自由想象的空间,我们在做文化规划时,国家更需要在文化管理观念上、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工夫,如果这个层面上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可能投资上亿的资金,它的影响力还抵不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这样一则帖子更具影响力、更能催人泪下。我们需要来自民间的文化原创,新民间艺术更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如果每年拨给网络博客写手、播客写手的经费超过作家协会的国家投入,那么中国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就会真正来临。中国文化从传统农业化时代的风、雅、颂到现在工业化时代的官、产、学,我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有一点是肯定的,官、产、学三位一体中,没有“民”这样一个关键词,而网络时代最大的文化力量,在“民”,不仅在官、产、学。

 

(作者系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