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理念、参与和品质——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理念、参与和品质——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吴亦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49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要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志愿服务,需根据北京奥运会的特点,融汇志愿服务和奥运精神的价值内涵,树立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 追求和实现北京奥运的崇高使命,为海内外各阶层的中华同胞和国际志愿者刨造一个最为广泛的奥运志愿服务的参与平台,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志愿服务的品质,都是使北京奥运志愿服务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奥运服务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北京奥运 志愿服务 理念 参与 品质


  奥运会是超大型综合性的国际运动盛会,奥运会规模大,会期短,大批的运动员、裁判员、官员、记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运动会期间超规模聚集,会后又要迅速离散返回。因此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需要有特殊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仅要有大量的专职工作人员,而且需要使用大量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性质与特点既能满足奥运的服务需要,又能体现奥运的五环精神,国际奥委会主席格罗说,“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承担义务和敬业奉献,组织奥运会和各层次的比赛都是不可能的”。[1]所以吸纳和使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奥运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2008年北京奥运是一次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组织和运用志愿服务也将是北京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志愿服务参与面广、服务量大,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和运用志愿服务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性社会动员,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方式,为此本文拟就如何做好北京奥运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树立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

  志愿服务贵在其精神与体现的社会价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基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奥运的五环精神同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将志愿服务运用于现代奥林匹克事业,是两者价值内涵的亲和与融合。往届奥运会在组织和运用志愿服务时都非常强调其精神的感召力。  
  
北京奥运高扬人文奥运的旗帜,在组织和运用志愿服务时更需要强调其精神理念和社会价值,并应该在吸取国际奥运志愿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的特点,融汇志愿服务和奥运精神的价值内涵,创新思维,树立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
  
树立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首先要树立使命理念。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性的劳动供给,正如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宣言所指出的,它是具有“通过弘扬志愿精神以及动员志愿服务支持全球可持续人类发展” 的使命和社会价值的崇高事业,它可以“通过建立公民之间互信互助以实现和谐统一社会的目标”。[2]北京奥运的志愿服务就是以奥运会为平台,通过志愿服务直接承载着促进着世界和平与社会发展的使命。承载着让中国融于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命,通过志愿服务,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文化精神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感受到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文情怀。同时也承载着通过弘扬奥运志愿精神,培养中国公民的权利与责任意识,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使命。因此,要充分认识和显示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意义,就应该树立和大力弘扬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具有的促进“人类发展”的使命理念及其社会价值,使这种“使命”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内心。
  
其次,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要充分体现志愿“参与”精神。广泛地参与是奥运志愿服务的基础,没有参与就没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参与途径,它培育着一种新的公共精神与道德,应该看到,在组织和实施志愿服务以满足奥运会服务需求的同时,大规模的北京奥运服务,实质上也创造了一个“服务于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参与机会”,[3]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在关注公共生活和担负起公共责任的同时,也获得道德升华和实现其价值的“参与”平台。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社会整体”,也有利于“志自愿者个人”,[4]有利于志自愿者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参与志愿服务遵循的是“自愿、奉献、接纳和团结”[5]的精神,参与奥运志愿服务完全是基于自愿与奉献,而不是行政性指派,奥运志愿服务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志愿者接纳团结、平等协商的共同治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都要本着接纳和团结的意识,以友爱和互助的服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奉献和接纳的“参与”应当成为一种精神召唤,以显示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强调公共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公民精神的发展,是推进志愿服务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点和社会视野。
  
其三,树立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要有“品质”意识。志愿服务是自愿奉献的服务,但是志愿奉献并不意味着服务的低质量,恰恰相反,志愿服务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价值要求服务的高品质。志愿服务精神和参与者人格的升华为高品质的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潜在支持,使服务主体形成一种高昂进取的人文精神与高品质的服务意识。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体现的是人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理念,同样是对品质的追求。因此,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在服务品质上也应该体现这种挑战与超越的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服务的志愿者应该是高素质的服务者,北京奥运服务应该是高品质的服务,追求服务质量的精益求精应该成为北京奥运服务的理念。
  
为了树立和宣传奥运志愿服务的“北京理念”,需要有一个能概括其内涵的服务口号,使之成为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精神品牌。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希腊各地的人们参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活动,雅典奥组委在2001年提出了给希腊社会留下一份宝贵遗产leave a legacy to Greek society)的口号。至于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口号的文字表述,应该向社会特别是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广泛征求,把征求口号的过程也变成志愿服务参与过程的一部分。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凝练出简洁明了有亲和力的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口号与宗旨。同时要创建一套能体现北京奥运服务理念的服装、胸卡、手册等物质标志和服务用语、宣传歌曲等精神标志,以宣传和弘扬奥运服务的北京理念,体现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特色。

  二、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随着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赛会期间所需的志愿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见下表)。

表:1984年以来夏季奥运会志愿者人数[6]

奥运会    

志愿者人数(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28742

1988年汉城奥运会

27221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34548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60422

2000年悉尼奥运会

50000

2004年雅典奥运会

60000

 

据专家估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需要志愿者10万名之上。奥运会对志愿人员的需求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专业性,既需要大量的普通志愿者,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又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志愿者,翻译、技术、医疗、竞赛等方面的服务对专业技能要求高,分工细。这都决定了北京奥运的志愿服务队伍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位组织方式,必须要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奥志愿服务的认知,激发广大国民以至国际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建立广泛的社会招募和参与机制,使奥运志愿服务牢牢扎根于最广泛的群众参与之中。
  为了使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服务能获得国内各界人民和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在向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挥青年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等志愿服务传统主力军的作用,还应充分动员各阶层的志愿者积极参与,特别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士、企业家和中高级管理人士等的参与,克服以往志愿服务中存在的行政化和“阶层化”倾向,形成有利于各阶层共同参与的申请报名制度和选拔机制,使所有愿意参加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人都能积极地提出申请和获得服务的机会,体现出社会的和谐与人文精神。
  2000年11月由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独立调查显示,94%的北京市民希望成为志愿者为奥运会服务。这充分显示了北京人民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素质,是做好奥运服务可靠的群众基础。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参与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除了北京市民这一主体之外,还应吸收全国各地尤其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同胞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共同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港澳台地区的同胞和海外侨胞作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将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队伍极其宝贵的资源。组织者可以集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招募选拔到一批素质高、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满足奥运会志愿服务的要求。目前海外的华侨华人超过5000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是其它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所难以相比的。他们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和语言优势,对参与北京奥运会充满热情,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海外志愿者队伍的核心力量,也为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现实基础。港澳台地区的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北京奥运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客观要求和北京奥运具有的民族向心力与感召力。
  参与雅典奥运服务的外国志愿者有4000多名,占总人数的10%,创下了历届奥运会外国志愿者人数的新记录。在北京奥运会中,也应该开设国际志愿者申请参加奥运服务的专用通道,吸收国际志愿者的参与,并为他们的参与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的保障。
  组织奥运志愿服务是一项群众性,社会化的公益事业,强调其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必将有力地促进公民社会服务精神的培养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提高奥运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志愿服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适应形势,学习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和提高服务的品质。北京立志要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最出色的一届奥运志愿服务,就一定要学习借鉴悉尼、亚特兰大、巴塞罗那等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坚持国际化原则,按照国际奥运志愿服务的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一流的服务质量。服务的品质是志愿服务的生命线。
  为了能实现北京提出的按照“国际化、职能化、专业化”的标准,“建一流的志愿者队伍,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志愿服务”[7]的目标,奥运志愿服务的协调管理机构,要在社会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科学地做好志愿者的选拔与“服务岗位匹配”工作。分类型、分层次地选拔优秀的志愿者,根据服务岗位的需求和志愿者的服务意愿、服务能力与服务条件进行科学精确的服务岗位匹配。并且要在充分估计服务需求和志愿者可能变动的情况下,选拔和配备好机动后备队伍,做到“岗尽其人,人尽其用”。
  为了有效地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和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对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和职业岗位的志愿者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可以根据奥运一般志愿服务和专业志愿服务的不同需要,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建立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对志愿者进行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以及奥林匹克基础知识、外语知识、礼仪知识、旅游环保等项目的培训,努力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使之达到奥运志愿服务者的素质要求。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上岗合格证书,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必要的培训,是创一流服务品质的重要保证。
  为了规范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和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志愿服务的使用机构和志愿服务者之间应该订立规范的服务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志愿服务的参与、使用和退出等,都应该有相应的规范程序。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名誉尊严、劳动保护等合法权益必须有明确的保障规定和措施。要建立志愿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使每一个志愿者都能树立起精益求精,追求一流服务品质的意识。对优秀的志愿者和优质的服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弘扬志愿精神。
  为了提高奥运服务的管理水平和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奥运志愿服务的管理可以引入公共事务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吸纳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各类非政府志愿服务机构共同协商,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应当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志愿者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在政府的主导下,吸收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的管理中来,在治理结构、人员培训、项目设计、信息沟通、员工绩效评估等各方面发挥NGO的积极作用,促进非政府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成长,这对于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育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奥林匹克运动举行的日子就是最大型的志愿服务期,志愿服务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只要我们群策群力,团结奉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奥运会,北京的奥运志愿服务一定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奥运服务。



[1]J·Regge,2001Volunteerism . Olympic Review December—Jaunary,  p.1

[2]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宣言www.unvolunteers.org

[3]同上

[4]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宣言www.unvolunteers.org

[5] 同上

[6] 数据转引自姜中阳:《奥运会志愿者团队的形成战略》,《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

原始数据来自:Aba Belen Moreno, Miquel de Moragas and Raul Paniagua, The evolution of volunteers at the Olympic Games

 

[7]张谨:《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

[8]张谨:《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