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从阿根廷、巴西看一国银行被外资控制的严重后果

从阿根廷、巴西看一国银行被外资控制的严重后果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国在线    点击数:798


巴西、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以及印尼等部分东南亚国家,由于全面开放金融业,致使本国银行被外资控制,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阿根廷比较早地在金融领域推行全面开放,允许外资控股本国银行,甚至主动出让银行国有股本。从1992年到1997年,外资控制阿根廷资产由12%发展到52%,到2001年,这一比例更达到67%。结果,2001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阿根廷根本无力阻止资本出逃和财富流失,国民经济陷入全面衰退,同步引发了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并且发生了严重的社会骚乱。金融危机导致阿根廷政治局势动荡,曾经在1个月内换了5位总统。危机导致阿根廷货币贬值60%以上,全国企业近一半无法开工,人均收入水平下降了一半。到2001年底,阿根廷贫困人口上升到总人口的42%,到2002年10月,贫困人口达至总人口的57%,2003年超过60%。
    巴西自1990年3月开始大规模改革,包括实行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开放化、放宽投资管制、公营事业民营化等。金融领域的措施包括:将国有资产包括银行控股资产大量出让给西方跨国公司;将本币雷亚尔与美元挂钩;大幅度提高利率。这些措施非常符合世界银行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要求。于是,大量外资流入,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但是,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此后经济逐年下滑,到2002年滑到最低点,仅为1997年的56%。1997年金融危机时,为了留住100多亿美元的国际游资,巴西政府将利率提高到40%,到1999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致使大量原拟投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纷纷进入金融领域,进一步抬高了金融风险。
    2003年1月1日,在20万人的欢呼声和疯狂的桑巴舞中,只上过5年小学的车工卢拉正式宣誓就职。他满含热泪地说:“如果在我任期内,巴西全体国民都能享用一日三餐,我将不负此生。”当时的巴西连续遭受亚洲、俄罗斯和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冲击,货币狂贬,股市暴跌,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外资纷纷撤离。尽管卢拉在第一个任期内扭转了国家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经济增长极为缓慢,因为一旦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和调配能力,也就失去了产业政策的制定能力和支持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巴西政府的作为是极为有限的,比如,如果外资控制的银行不给企业贷款,政府就只能发行国债,但证券市场是由西方金融资本控制的。因此,目前巴西根本不具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社会不公的必要条件。巴西一直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居住在山上的富豪与居住在山下的穷人,中间拉着很高的铁丝网,还有持枪武装人员守卫。卢拉虽然把缓解贫富分化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但手段匮乏,束手无策。
    可见,对外资进入本国金融业的相关限制一旦放开,西方发达国家必将在该国刻意制造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引发大规模杜会动荡,从而以极低成本乃至零成本获取对该国金融产业的全面控制,致使该国的经济主权和宏观调控能力尽皆丧失,最终达到控制该国经济命脉,并利用对该国金融的垄断和经济的控制,谋求实现对该国政治、舆论、文化、教育、司法、外交和军队等的全面渗透和控制。
    一国的金融如果被外资控制了,就如同在该国经济肌体中遍插财富外流的粗大血管,使该国的物产、储蓄和人力资源等财富竞相外流,最终必将使该国因严重失血而彻底衰败。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从根本上剥夺中华民族生存权发展权的一条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