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世事如棋人如梦

世事如棋人如梦

作者:佚名    转贴自:南方体育    点击数:1405


 

    棋类是否应当归于体育范畴,至今仍有争论。不过,从竞技运动的内涵来看,棋类,无疑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争斗较量的良好载体:不单需要智慧,体能和精力也不可或缺,能极大满足博弈对手和旁观者的精神欲望。

  也许,棋类竞赛,是人类个体在文明社会里独力用智慧较量的顶峰了,而那些出类拔萃的棋手,无一不是天资聪颖的人中龙凤。但也正因为杰出,棋界的天才们大都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被视为异型和另类。这些天才们的作为,虽然能够给媒体提供大量满足人们窥视和好奇欲的素材,但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却往往是宿命般的悲剧。

  马晓春和老聂,在中国围棋界的地位,相当于那个时代网坛的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亦或是NBA的大鸟伯德与魔术师约翰逊。两个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在围棋的天分上,二十年过去,到现在国内还找不出第三人。老聂的悲剧,在于他留给人们的记忆,都是喜剧的面目。比如三次婚姻,比如他一次能吃十六只阳澄湖大闸蟹,还有他在自传中提到的,在国家体委公众浴室里修理一个领导干部的顽皮儿子,以及因为晕头转向耽搁航班,导致应氏杯冠军旁落。不胜枚举的逸闻趣事,让大众看到老聂耿直、可爱、天真的一面,但是,谁又会真正去关心,一个被光环笼罩和似乎倍受溺宠的天才,在日渐老去的惶恐中挣扎着,想抓住自己不停被腐蚀的天赋,那种四顾茫然但无人可以诉说的感受?

  老聂用入世者的姿态,还能赢得众人的好感,马晓春以出世者的清高,换来的,只有越来越深的误读。这次马晓春断然拒绝参加多国国际对抗的国内选拔赛,与老聂兴致勃勃以替补身份递增参加选拔,在新闻上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是,这样的对比,毫无意义。马晓春如清流,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和后辈们混战,为选拔赛折腰;老聂似顽童,他的无所谓让他不会在意架子和身份,能下棋,和谁下都开心。

  比起聂马二人,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象棋界神鬼莫测的天才菲舍尔,他的传奇经历更为令人叹惋。他悲剧的地方在于,人们都把他的人生看成是一场悲剧。可是,聪明如菲舍尔,怎么会不明白他选择的后果———他只是不屑于向世俗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低头罢了。在这位天才的脑海中,没有妥协二字可言;他可以鄙视国际棋联的尊严,随便他们剥夺自己的冠军头衔;他可以蔑视国际禁令和美国法律,硬要在被制裁的南斯拉夫进行复出的世纪大战。

  菲舍尔最后的结局是隐居菲律宾。对于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我想我没有资格去同情他。或者,该值得同情的,是在现实里奔命的我们自己:世事如棋人如梦,当我们在深蓝和小深这样的电脑面前,开始为人类的极限命运而恐惧的时候,亡命马尼拉街头的菲舍尔,正发出轻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