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由甲午海战说开去

由甲午海战说开去

作者:孙科佳    转贴自:中国国防报    点击数:3882


110年前,1894年9月17日,中国北洋海军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了5个多小时的殊死战斗,最后以北洋海军的覆没告终。在这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交战双方武器装备不相上下,但是结果却相差悬殊,这不能不引起深思。
  在这场海战开始之前,中国曾发起以洋务运动(1860~1894年)和编练新军运动(1895年)为主要标志的军事改造运动。中国军事领域大量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外派大量军事指挥员留学深造,建立近代工业,学习近代科学技术,组建了新式陆军、海军。北洋海军的成军正是这场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然而,这场军事变革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北洋海军覆没的一个重要原因。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就是这场军事变革的缩影。因此深入研究这场军事变革的教训,不仅可以反思甲午海战的失败,而且对于今天具有启迪意义。

  一、军事变革是观念革命,必须对旧有思想体系进行深刻改造。

  每个重大的军事变革历史时期都是思想观念必须得到彻底解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如果旧有思想体系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军事变革很难成功。

  在这场军事变革中,清政府虽然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其军事观念和作战思想却很保守落后。以甲午海战为例,在作战双方武器装备同等的条件下,日本在战前对此次作战并未抱有必胜的把握,甚至作好了战败的准备。而清军却沉溺于“胜利之师”的历史包袱之中,用祖上传下来的八旗观念和西方早已过时的木帆船作战理论来指挥近代化的铁甲舰海军。这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含着千古遗恨沉没于黄海的波涛之中。历史昭示后人:武器装备不落后但观念落后,照样挨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落后的民族并不仅是贫穷的民族,而是自卑保守的民族。落后的军队并不仅是装备劣势的军队,而是观念陈旧的军队。如果观念陈旧或滞后,即使有了先进的装备,也难免在战争中失败。

  二、军事变革是科技创新,必须把科技发展置于重要战略地位。

  军事变革从根本上讲是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的结果。中国古代虽曾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但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长期的农业社会物质基础、长期的儒家思想文化约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致使愚昧和无知充斥社会。这种氛围的笼罩下,在晚清军事变革中虽然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却不能带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反而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

  人类社会军事变革历史表明,进行军事变革,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离开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军事变革必然成为无源之水。

  三、军事变革是系统工程,必须促使各种军事要素有机结合。

  军事变革不仅是军事技术的变革或武器装备的革命,而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以及军事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因素。如果把军事变革仅限于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变革就无法实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但是,他们只感到中国武器装备不如西方,而忽视中国整个军事系统的落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主导下,甲午海战时,虽然中日军队在武器装备上相差无几,但是在其他方面,中国却落后日本一个时代。当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行了军事体制的改革,陆军从编制到战术都模仿德国陆军,作战实行散兵队形。而清朝陆军还是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时拿着近代的武器装备却排列着古代的密集队形,往往在日军进行炮火准备时便溃不成军。

  由此可以得出:军事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包括武器装备,也同时包含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作战理论、人才素质结构及军队体制编制等诸多方面。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武器装备上,而不去全面改造整个军事系统,即使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很难取得军事变革的成功和未来战争的胜利。

  四、军事变革是自主行为,必须把学习外国与立足本国国情紧密结合。

  军事变革既要遵循世界军事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必须着眼中国的具体情况。如果全盘照搬西方军事的完整模式,中国的军事变革就会走上歧途。

  这场晚清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这种学习存在着盲目效仿西方的局限性。倡导这场军事变革的人士并不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进步的原因,对西方军事也缺乏深层次的把握。他们认为中国只要官办船厂、炮厂仿制西式武器装备,就能解决武器装备和海防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脱离中国实际的幻想。

  以上表明,中国的军事变革必须紧紧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尤其是在世界军事强国军事变革的理论、模式蜂拥而入国门的今天,如果忘记了中国自身的特殊性,盲目追逐西方,就会最终导致失去中国特色,并将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