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培养公民责任意识是当务之急

培养公民责任意识是当务之急

作者:三叶青    转贴自:强国论坛    点击数:2386


 

 

三叶青曾经有个帖子《精神荒漠化是可怕的》,谈得比较笼统。其实,精神荒漠化其中之一,便是公民责任意识的荒漠化。虽然三叶青没有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但仅从自己平时接触到的现实,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公民中相当一部分人责任意识非常淡薄,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皆由此而产生。

官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人民的重大灾难——矿难、井喷、毒气泄漏、毒奶粉害儿……触目惊心,闻之胆寒,追究起来几乎全都是责任事故;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有些人做正事稀松打盹,以权谋私来劲,群众怨声载道。这些且不多说,单从当今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就足以看出当今国人责任意识是如何淡薄,已经被各种寄生腐朽的社会思潮侵蚀得不成样子,用荒漠化形容之,一点也不过分。

我不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家长、有多少老师在认真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只知道,现在中国的相当比例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索取,不愿付出的。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连虱子大的事情也不愿意做,整天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要么就到处瞎逛。在学校呢,根本不愿意承担义务,比如某中学地面硬化需要砂砾石子,本来打算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溪边搬运,但是,因遭到学生反对而作罢。现在这些学生普通娇气,哪怕有些家境不怎么好,也因其独生子女的身分而倍受宠爱。这些学生有的还振振有词:我们缴了钱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干活的。这话听着,老感到不怎么对劲。假设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后,成了所谓人才,我实在是不敢保证他们能有多少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尽多少义务、作多少贡献的。凡身外之事,一概漠然置之,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这似乎已经积淀国民性了。当今社会上的多少冷漠现象,从如今一些学生的行为表现上可见端倪。

三叶青认为,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做事的前提,公民的责任感是一个社会赖以进步的柱石。它跟呼唤已久的“诚信”一样重要,然而也一样的紧缺。人无诚信,不知其可;人而无责,与世何益?

该怎么认识“责任”二字?一个人,只要来到世上,就自然要承担起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具体说有这样三方面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成长过程中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才智,利用一切机会(学校、社会、家庭给予的教育)使自己成为有德有才之人,出社会后能够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自食其力;其二是对自己的家庭负有责任,包括赡养父母,教育培养孩子等等;其三是对他人(即其他社会成员)、集体、社会、国家要负责任,承担义务。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才是合格的好公民。而现在,多少人有正常的责任意识呢?君不见一些为官者享有优厚待遇,而责任心却极其淡薄,三叶青写过一个帖子《一个官员的免职和141条人命》,文中的官员责任心之淡薄,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君不见某市两会竟然要提出议案,要求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上班期间利用公家电脑进行网络游戏、聊天、看影视听歌等娱乐活动的问题;君不见如今多少青少年抱着游戏人生、游戏社会的态度,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似乎人生就是只要享受,不要责任;只要索取,不要付出……极端狭隘自私者,甚至连他人和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毫不在乎地毁灭,根本不想一想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需要为之承担怎样的痛苦!

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其中重大问题之一,便是公民责任意识的荒漠化!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至于公民责任意识是如何逐渐淡漠的,精神土壤是如何荒漠化的,三叶青才疏学浅,不甚了了,且斗胆议之。

首先还是社会舆论环境的问题。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我想这里的教育应该是广义的。大而言之,这个失误就是对国民精神的正确引导弱化了,边缘化了。由于偏面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领导心中演变成了唯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整个社会拜金思潮泛滥,人心浮躁,追求奢糜享乐之风盛行,同时社会责任感渐趋缺失,凝聚力逐渐涣散。虽然问题已经看到,但尚缺乏足够力度加以扭转。近来有点令人欣慰的是,比如官员问责制即将全面推行,至少从官员自身开始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对加强责任意识应该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其次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重学业成绩轻思想教育由来已久,其中责任意识的教育自然也相当缺乏。即使有所教育,也多流于形式主义,无多大实效。学校担负着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那么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教育,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千万别搞形式主义。思想教育要“知”、“情”、“意”、“行”并重,尤其是要突出“行”的作用。知,就是懂得某种道理,比如说一个人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任,懂得这个道理并不难;情,是内心的好恶趋向的体现,比如赞成还是反对,比如说在内心愿意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承担责任,有这个愿望了,这就是责任感,即情(责任感实际上是属于“知”和“情”的范围);意,是意志,是保证坚持不懈达到某种目的之内驱力,即能够坚持做下去;行,就是实际行动,如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实际行为表现。知和情,是基础,是根;行,是结果。而目前相当多学校教育仅限于“知”的层面,稍好的能到“情”的层面算是不错了,其实就是在“知”和“情”的层面,认真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感的,也做得很不够。通过实际行动去教育的,更少,更别提坚持不懈地“行”下去了。

其三是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家长自己素质低,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逃避应尽义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蒙拐骗等行为),会对孩子们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对于孩子一味宠爱纵容,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记得以前,我们这辈以及年长于我们的这辈人在校求学时,是经常搞一些活动的,经常为学校进行一些义务劳动,有时也到社会上尽一定义务,我们都乐意干,力气用了还会回来的,根本不吝啬为“别人”耗费了多少力气。那时不像现在的学生这么“精”,会这么斤斤计较起来。真不知是时代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呵呵。那时家境困难,家庭的生产劳动也是经常参加的,比如部分学费就是自己上山砍柴,采挖一些经济作物的果实、根块,卖了换钱得来的。现在相当多是独生子女,家境也较好,作为家长,不能过分宠爱,应该让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从小培养其责任意识;作为学校,应该经常性、制度性地举行一些尽责任、尽义务的活动,而不仅仅把眼光盯在学业分数上。

本帖分析建议都很肤浅,算是在强坛抛了块糙砖,但愿能引来美玉,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