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专家解读人才强国五大内涵

专家解读人才强国五大内涵

作者:庄宇 辉徐霆    转贴自:香港商报    点击数:1764


 

 

全面推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于121920日在北京召开。专门研究人才战略的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日前在接受商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入世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教兴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国策。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日前,中共中央专门开会研究人才强国战略问题。权威的人才研究专家王通讯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中国出台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

王通讯研究员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好,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竞争的武器。”1991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一上台就提出美国教育战略,着眼点是保持21世纪头号强国地位。因为教育是人才的基础,另外为吸引海外人才,前些年美国还修改了技术移标准。

王通讯说,包括英国、德国、日本等都在考虑如何把人才吸引住,如何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好。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把人才资源开发好才是一个好的发展路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想把国家发展好,首先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过去中国总是注重物力资源的积累,美国等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他们的人力资本强大。美国的人力资本约为物力资本价值的两到三倍。相较之下,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的太少。当前的竞争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国家发展的好坏,与人力资本拥有量有直接关系。

 

建设好高层次人才队伍

 

在谈到当前内地的人才工作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及如何克服时,这位权威的人才研究专家指出:“首先要抓住高层次人才这个关键,下大力气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好。”王通讯说,高层次人才不是指学历高,而是指在各条战线上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领军人物作用的人才,它包括党政人才、企业家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其次,人才结构要调整好,使人才结构能够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才的系统分布、专业分布要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配套。优势产业、重点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人才资源配合。要逐步改变资源有优势而人才无优势的现象。

 

打破常规跨越式发展

 

据长期研究人才战略的王通讯研究员介绍,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他解释说,现在中国GDP如果挣13块钱,12块钱用于物力资本投资,1块钱用于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太少了。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王通讯说,朱镕基当总理期间,一年增加一个教育在GDP中的百分比,但还是不够。

二、实现人才资本价值。他说,优秀的人才具有很多人力资本,但价值与价格背离,这样很难把人才留住。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中央已经决定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将实行“年薪制”,真正使企业家的收入与其贡献挂起钩来,使经营者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大力培养内地短缺的高层次人才,大力造就外向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他认为,学校教育应当与经济结合起来,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社会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调整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量结构,一是增量结构。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他认为,人事制度改革要推进,公务员素质要提高,逢进必考,把好素质关。要改善人才选拔制度,把有本事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企业家应当是在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产生的,而不是任命出来的。

五、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生态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心理环境都属于环境的范畴。他认为,中国要营造人才辈出的好环境,有了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王通讯总结道:“人才战略要有突破性、预见性,要打破常规走路,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增强机遇意识和人才意识,实现跨越式发展。”

 

统一领导各部门配合

 

王通讯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合力。现在明确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当前管人才的部门有13个,如果没有一个牵头抓总就容易各行其是,比如要给西部艰苦地区的人才涨工资,就要协调财政部;如果要人才流动,就要与公安部协调。如果各自努力,很难做好。

据介绍,中央人才协调小组设在中组部,组长是贺国强。王通讯认为,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