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你不了解,就会非常奇怪。
重视普遍性,轻视特殊性
印度人抽象思维发达,善于思辨,他们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于思考普遍性原则,而忽视具体的个体和特殊的感知。印度人这个特点还反映在印度人的语言之中。印度人喜欢使用抽象名词和普遍性名词。
印度人具有尊重普遍性原则、屈从于普遍原则的倾向。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将自我与绝对发生直接关系,而拒绝任何中介。他们认为拯救个人的灵魂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而无需依赖他人。印度教和佛教都不需要一个法律机构或解释经文的权威机构。
空亦复空空更空
印度人的思维方式还有一个特点,即不充分认识现实与想象、事实与空想之间的差别,也不在通过直觉得到的东西与通过推理了解的东西之间作严格区分。在某些印度人的世界观里,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可以轻易转换。他们空想起来,简直是没有边际,可以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在人与物、人与兽、人与神、事实与假设、现实与梦境之间穿越。
一个能说明印度人喜欢空想的例子是他们发明的计量方式。中国人表示时间的最大单位是年,年以上没有独立概念,只有××年的说法。而印度在年以上还有尤迦,尤迦上面还有大尤迦。古典文献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时间概念,叫劫波,一个劫波时间之长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如果比作一个非常长寿的人用布擦一座3000平方英里的山,每一百年擦一次,直到把山擦平,一劫波还未过完!这个数字实际上接近于无穷大。
印度古代经典经常出现超大数字,如亿,百亿等,实在没办法表达,就说如恒河之沙。另一方面,印度在表示短、小方面也超越想象。中国人通常用一眨眼来表示时间之短,这之下再无更小单位。刹那是我们从佛教中借用的,一刹那比一眨眼更短。而且,古印度还把刹那再分成若干更短的单位。在现代数学单位未出现之前,印度人的数学思维已达到如此的地步,实在令人惊叹。印度人喜欢空想、疏远客观自然界的思维特点,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认为现实与观念、事实与想象、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没有差异。西方人认为上帝在天堂,中国人认为天堂在地上,而印度人认为,终级真理进化论在过去、现在或未来,都存在于宇宙的每个角落。
第二、喜爱神话和诗歌,缺乏历史意识。印度人极喜爱神话和诗歌的表现形式,喜欢把现实理想化、把历史人物神化,缺乏可信的历史记录。印度的历史著作和英雄传奇也要以神话的方式表达,使人难于分辨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属于理想和想象。这一点与中国人正相反。中国人的神话是有限的,在历史著作方面却是很出色的,但在神话方面比起印度人来却有些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