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哲学与民族精神

哲学与民族精神

作者:侯才    转贴自:人民网    点击数:2191


 

  民族是文化共同体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最为基本、稳定和持久的文化共同体。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它也仍然有其存在的根据。对于一定民族之内的所有个体来说,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生活的真正根基和土壤。民族精神对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灵魂和表征,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肌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正如黑格尔所云,民族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特殊表现形态和样式。它是表示民族的意识、意志的整个现实,是民族的宗教、政体、伦理、立法、风俗、科学、艺术、技术的共同特质和标记。作为具有一定规定性的特殊精神,它把自己建筑在一个客观世界里,生存和持续在一种特殊方式的信仰、风俗、宪法和政治法律里,全部制度里,以及构成历史的诸多事变和行动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哲学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一定的哲学思想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中间,具有一定的民族样式,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就此而论,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它凝结了整个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最盛开的花朵”。因此,抽象地看,哲学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将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从而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这凸显了哲学对于民族精神发展的意义;民族精神是借助于哲学获得自身发展的。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其哲学来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和更新的过程。

  一定的民族精神与它所基于出现的一定的民族共同体是同时并存的。因此,一定的民族精神伴随其民族的发展而延伸。只要该民族存在,其民族精神就不会灭亡。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寓于该民族内部各种成分、要素之中的普遍性,从而具有自我否定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就其表层来说,表现为民族精神向时代精神的不断转化。民族精神要通过每一历史阶段、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得到表现,以时代精神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一定的民族精神,相对于产生它的一定的历史阶段或一定的时代来说,就是该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既有的民族精神形态不再能体现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的特点,就必须进行其自身的扬弃、更新和转化,以便实现其与新时代精神的同一。就此而论,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过程,就是民族精神向时代精神的不断转化的过程。此外,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也表现在里层上。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内在成分、要素的改变以及原则的提升,也就是说,吸收其他民族精神的优秀成分和要素到自身之内,特别是吸收比自身既有的原则更高级、更广博的原则到自身之内,用其转换、提升或代替既有的原则。这种民族精神的内在原则的自我扬弃和升华,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铸和更新的实质。

  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自由指它能“自我规定”),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由此出发来看待哲学,哲学作为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必要形式,不是别的,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就是民族精神的自我意识。这意味着,在民族精神自我更新、自我扬弃、自我重铸的过程中,哲学不仅应是民族精神的理性,而且还应是它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