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者:范晓燕    转贴自:深圳商报    点击数:186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一种极为敏锐而深远的世界眼光。
  在社会发展有机体中,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构成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同时,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的竞争。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的守势。正是这种背景下,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文化的力量”这个概念,并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成为该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文化的力量,可表现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作用。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社会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最能感召一切炎黄子孙的精神旗帜,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强盛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根本。
  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我们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一方面它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发展;另一方面千百年来形成的许多文化传统,构成了我们民族相对稳定的精神传统。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流和交融,形成了为中华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如《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的“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其丰富内涵集中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又对它不断予以丰富、发展和提升。这种民族精神,凸现出超时代的价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岿然屹立的强大支撑。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民族精神来激发全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增强全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思想和道德素质,为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民族精神力量的较量中,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无疑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