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培养创造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创造力,应做到“三要”。 一.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育的目的不是追求升学率,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教育不是学生适应的教育,而是适应学生的教育。另有些学生为主体,同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第三,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考试只是评估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 第四,要走出“智力高,创造力就强”的误区。智力,只是创造力的一个基础,创造力的发挥,还要依靠许多非智力因素。 二.要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 创造力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发散思维有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发散思维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因此,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归纳法是从”特殊--一般”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有益于发散思维的发展。要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单一的演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开阔、更全面的思考,从而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首先,必须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淡化考试分数的作用。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就要采取多种考试方法,结合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定。 其次,要重视学生在各种专门活动中的表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为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