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新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政企关系仍没有理顺,政府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企业集团自身在实力、发展方式选择和组织体制选择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缺陷。我们必须着眼于21世纪,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集团发展的全局和方向,这不论对于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利害悠关,而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新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形势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21世纪,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集团发展的全局和方向,这不论对于企业集团自身的发展利害悠关,而且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制定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增长格局正在并将继续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制定中长期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其次,国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迫切要求制定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长期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第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政企关系正在并将继续进行大幅度调整,亟需制定一个适合转轨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情况下的中长期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第四,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在加大,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正在加速进行,亟需制定对策,构建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独立的中长期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第五,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发生,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推动企业增强技术内涵、增加实力的中长期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第六,企业集团自身发展也要求调整发展方式,调整组织结构,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冲击,面临来自经济、科技乃至文化冲突的挑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修补补的措施显然已不适应这种局面,单靠政府或企业一方都无法应对这些挑战。企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应当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制定一个面向21世纪的、全面的、中长期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
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在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政企关系仍没有理顺,政府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企业集团自身在实力、发展方式选择和组织体制选择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缺陷。所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我国企业集团迎接来自上述方面的挑战。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企业自身发展和政府在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规模偏小,不利于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并巩固竞争优势。 其次,资产质量较差,负债率较高,亏损严重。国有企业普遍装备水平较差,负债率较高,效益低。 第三,研究与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集团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技术实力较弱是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R&D经费投入偏少。另外,一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往往重视硬件的引进,不注重对软件的研究和吸收。 第四,企业集团在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选择上存在盲目性。突出表现在: (1)过分强调多元化经营,忽视主业发展。目前不少企业集团为了迅速扩张,不仅在本行业大量并购,而且进入别的行业。 (2)过分强调资产经营,忽视生产经营活动。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资产经营是一种高级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等等。 (3)过分强调低成本并购式的扩张,忽视并购后的重组,整个集团形不成合力。一些企业集团过份强调低成本扩张,大量新建和购并中小企业,集团迅速膨胀,而管理体制没有相应改进,导致集团管理琏条过长,管理成本大量增加,企业效率下降。 第五,企业集团体制改革和体制调整亟待深化。总体而言,目前企业集团的改制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股权结构方面看,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占主要地位,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往往换汤不换药。从公司治理机制上看,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发挥相应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从集团的组织结构方面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母子公司关系没有理顺。 总而言之,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规模实力和技术实力上,无法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抗衡,也无法使其在国内竞争中取得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而在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体制构造等方面的种种缺陷,也使得我国的企业集团难以迅速成长。 2.政府在企业集团发展作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发挥还是非常不完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缺乏明确的遴选标准,难以使企业集团形成平等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难以起到扶强的作用。 其次,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企业集团发展的结合不紧密。 第三,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和有机的统一组织协调。 第四,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的政府“拉郎配”行为较为突出。 第五,缺乏有效的市场保护政策措施和市场准入规制政策。 另外,目前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也缺乏有效的逻辑一贯的配套规制政策,政出多门、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经常发生。
三、制定中长期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推动企业集团迅速、健康地发展
在这一部分,我们还是从企业与政府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尽管其中的内容不可能截然分开,互有交叉之处。 1.完善企业集团行为,制定跨世纪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集团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以实业为基础,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主业发展战略。 其次,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制定一个中长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战略。 第三,选择恰当的成长方式,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资产经营战略。 从企业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看,在当前的并购和资产重组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并购要围绕发展战略进行。明确主业,围绕主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开展购并和资产重组活动,是确保资产重组成功的首要条件。(2)并购要立足于优势互补。(3)要全面计算并购成本。(4)要重视并购或合并后的整合。同时,要重视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结盟。 第四,完善集团化的组织管理,构造一个适合中长期发展的组织体制框架。 第五,直面国际竞争,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跨国经营战略。 2.积极发挥政府能动作用,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完善对大公司、大集团的支持,为企业集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恰当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和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并推动实施。 第三,围绕产业政策,设立相机性租金,建立动态支持制度。 第四,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机构,强化对企业集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第五,加大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技术引进标准和引进程序,加速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步伐,尽快建立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体系。(1)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2)充实大公司的研究开发实力。(3)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4)加强政府对大公司研究开发方向的引导。(5)加强信息沟通、信息导向作用。(6)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大政府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必须树立中央权威,在重要行业要建立统一的技术引进领导机构,防止多头对外,盲目引进,重复建设。 第六,尽快解决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 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要与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包括:(1)借鉴日本和德国的银企关系模式,鼓励银行对企业的直接持股,或通过其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持股。(2)强化银行对企业的监管作用,银行参与企业的治理过程,并在其中具有重要影响。(3)配合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对企业集团进行定向贷款,完善目前的主办银行制度,改善对大企业的服务。 第七,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企业干部制度的改革,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 第八,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步伐,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