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杨杰||生长于大理的军学泰斗

杨杰||生长于大理的军学泰斗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4


  

 

秀丽的苍洱风光,悠久的文化底蕴,浓郁的白族风情,缔造了璀璨的大理文化,也孕育了苍洱毓秀、人杰地灵的大理!135年前诞生的被誉为“民国军学泰斗”和“三个半军事家”之一的杨杰,就是大理土生土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著名将领。

 

1949921日,第一次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拟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662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每一个人身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中的杨杰照片,姓名加有黑框

委员名单中,一位特殊的代表,名字被画上了黑框,成为此次会议唯一缺席的委员。他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被称为“天才将军”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的军师、军学泰斗杨杰。而在会议开幕两天前的‬919日,杨杰‬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香港,他是唯一一位会议开幕前就已经‬逝世的政协委员。

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

“杨杰是爱国将领,军事救国是他执着的理念。杨杰是蒋介石的高参,在“第二次北伐”和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扭转危局;

杨杰是军事学者,他不但出任陆军大学校长,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而且被斯大林称为“战略专家”,被英国国防大臣称为“军学泰斗”;

杨杰是民主斗士,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为此,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在新中国诞生之际指令特务杀害了他;

杨杰是革命烈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特地提出,由主席以大会名义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杨杰家属致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民革和杨杰将军家属的唁电

 

今天走进大理古城的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杰故居,跟随《磅礴排奡(大理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市文史资料第二十辑中洪仁邦老师《杨杰故居》一文来了解杨杰将军故居及其“与众不同”的生平事迹。

 

杨杰故居建于1917年,为“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建筑,是杨杰当年回大理料理其父丧事,并为其祖父办八旬寿诞时在老宅之后扩建。宅院座西向东,有西坊主房南北厢房、过厅、前院和大门,原建筑总体保存完好,修缮后焕然一新。20089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杰,字耿光,又名漱石,云南大理人,白族,民国时期著名军学泰斗,和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三个半军事家”。

生于清光绪十五年腊月(1889125)。七岁时即受业于大理府贡生杨正修门下,他天资聪颖,喜好辩论。1900年入敷文书院,1905年考取云南陆军速成学堂,逐渐接受了新思想新科学。不久即因成绩出众被清政府送入保定陆军北洋速成学堂。1908年又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预备学校,两年后成为日本陆军学堂学生。这时,杨杰逐步树立起军事救国思想,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感受着民族危难的刺激和群众斗争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辛亥武昌起义时,杨杰回国参加革命,被推选为北伐联军总务部次长,并先后在滇、黔军任职,一度被任命为弥勒县长。护国战争爆发后,杨杰在唐继尧部任第三梯团第五支队长,后任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转战川东各地,屡建战功。讨袁结束后,即被授予陆军少将衔。

1921年顾品珍执掌云南时期,选送一批青年教官和讲武堂学员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杨杰被委任为留学生监督,率领留学生前往日本。为了能报效祖国,他又考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继续深造。由于他的刻苦和勤奋,在陆大的海陆空大演习中被选为统帅,指挥演习。在演习中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有独特的创见,很得日本天皇赞赏,毕业时被天皇赠与宝刀。到日本陆大参观的法国著名军事家霞飞元帅在听了杨杰的军事见解后,称其为“将来必成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1924年毕业归国后,杨杰曾在奉军和冯玉祥国民军内供职。19259月,任河南陆军训练处教育长的杨杰看到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行了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与他平生主张相吻合,于是离开国民军投奔广东19265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程潜部总参议,参加北伐战争。不久第十七师师长。1927年任第六军军长。北伐军克复南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杰指挥第二路军第一军第一、三两师及第六军参加北伐作战。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率所部参加南京方面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在南京郊外龙潭车站的大规模会战。8月,蒋介石策定淮河防御方案,任杨杰为总司令部淮南行营主任兼总预备队指挥官。

1928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杨杰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办公厅主任。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复出后,随即将何应钦率领的第一路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蒋自兼总司令,杨杰被委任为总参谋长。19304月,中原大战前夕,杨杰被委任为第二炮兵集团指挥,开战后再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为蒋介石制订了拖冯打阎,联张(学良)缓图桂系的作战计划。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杨杰一时获“智囊”称号,倍受蒋介石青睐。

中原大战后,19315月,“国民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议指出:“国民政府已集中全力于剿除赤匪之工作,聚大军于鄂等省,努力痛剿,期于最短期内,彻底歼灭赤匪之毒祸”,集中力量进攻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杨杰认为这不仅会削弱国防建设的力量,且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与自己的主张也大相径庭,曾多次向蒋提出忠告,但均未被采纳。他不愿参加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围”,遂离开部队,避居上海。

193112月底,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召开,杨杰被选为中央委员,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校长(其后蒋自任校长,杨杰改任教育长),开始了他办陆军大学的生涯。他制定陆大培养学员的目的是:“为养成优良将校与幕僚,以备国家干城之用,不特党国命脉所寄,而民族兴亡亦与其负。”要求学员要有“救国之鉴识,御外侮之本能”。为此,杨杰提出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研究各种战术,积极准备应付事态的变化,使我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使敌人无法在我国立足。同时,他还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员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保卫神圣祖国的爱国热情。并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的事实,提出了节节抵抗、诱敌深入、逐次防御的消耗战略,以此粉碎其速战速决的妄想。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以后,193311日,又积极向华北进行新的侵略扩张,长城抗战开始。蒋介石派杨杰负责北平军分会,处理中日之间的军务。杨杰提出“后退配备”的抗日方略,主张把南天门阵地(古北口以南的阵地)向后撤退到密县以东地区,诱敌深入,而在两侧配备两个军同时出击,以歼敌主力,改变坐着挨打的被动态势。日本天皇得知杨杰指挥军队在古北口一带抗击,也下谕日本侵略军“支那名将杨杰指挥中国军队抗击,尔等要格外小心”。然而,蒋介石集团推行的是一条对日妥协的政策,不支持杨杰的主张,杨杰愤而辞职。蒋介石改任何应钦、黄郛主持北平军分会。53日,国民党政府更明令设立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命黄郛为委员长,负责对日交涉停战妥协问题。5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处在日寇武装监视和支配之下。华北战事失败后,杨杰到处抨击对日妥协的可耻行径,引起蒋介石集团的忌恨,19339月被派出国“考察”。杨杰一行在国外近一年,29个国家进行了参观考察,他的军事才能也倍受斯大林、墨索里尼赞赏,这次考察使他有机会了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不同制度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考察回国后,杨杰认为世界大战不的避免,于是写出《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提出要尽快进行重工业建设,进行国防工业重心的兵工业的根本建设,克服依赖外国的弱点,力求自强,建设独立自主的兵工业。

·七事变爆发后,杨杰深感国难当头,积极要求奔赴抗日前线,但却被任命为特派军事代表团团长于19378月赴苏,他向苏联领导人诚恳地陈述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的关系,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和意义,积极争取苏联的援助。10月被授予陆军上将。翌年8月,被任命为特命全权驻苏大使。10月武汉失守,蒋介石电示杨杰,请苏联出动飞机轰炸日本要城市及军事根据地,以图“一举成功”。杨杰针对其依赖外国的心理,写就《抗战建议书》,主张加强中国西南、西北战场,在西北着手训练新军,指导游击队活动;大量征练新兵,尽量开掘矿产品以资抵换军需;打通缅公路,保证接济军需应时而到。

然而,杨杰的建议和主张却与蒋介石集团执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相悖。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与国际上掀起的反苏反共逆流相呼应,蒋介石集团在国内也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驻苏联的杨杰被免职回国,他亲眼看到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战的重任,建立了巩固的抗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沉重地打击着日本侵略者,使日本帝国主义深深地陷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但蒋介石集团却破坏抗战,制造分裂,于19411月一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杨杰更看清了介石的真实面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投身于民主运动的洪流之中。

19432月,在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关怀帮助下,谭平山、杨杰等组织一些国民党内政界人士及民主人士召开“民主同志座谈会”。194510月在重庆召开“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谭平山、杨杰、陈铭枢、柳亚子、朱蕴山、王昆仑、郭春涛7人任常务干事,明确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中华民国人民全体”“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此时,杨杰已不再受蒋介石倚重,相反却受到特务的监视,他不顾个人安危,往来于昆明、重庆之间,进行形势宣传,动员人们投入民主运动之中。他还写成《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军事理论著作,认为国防力量往往通过经济、技术、军事、外交四种方式表现出来,进而提出了“国防力量运用的四面体”的理论。

1948 年元旦,包括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民主革命同盟等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民主分子在内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民革主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助长内战的政策;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成立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代表的联合政府。谭平山、何香凝、杨杰等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杨杰主要在西南开展各种活动,他利用其影响,掩护爱国民主志士,与云南省主席卢汉晤谈,分析形势发展,指出云南前途,经常举行报告会、讲演会,公开支持民主运动,猛烈抨击腐败时政。他的进步言行得到中共中央的关心和支持,19496月,杨杰被邀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同时,杨杰的所作所为已被国民党特务一一密报给蒋介石,引起他的极大恐慌和愤恨。1949919日,途经香港参加新政协的杨杰终未逃脱国民党特务的魔掌,被杀害于香港寓所,终年60岁。

19501016日,党和政府派专人赴港协同杨杰将军亲属料理善后,并举行了公祭,后将其骨灰运回昆明,安葬于昆明西山烈士墓。1982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杰为革命烈士,杨杰墓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杰将军的一生是令人称奇的,从蒋介石的军事高参转变为坚定的反蒋派,先“相爱”再“相杀”。最终还是被蒋介石派人暗杀,又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